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基层农资经销商的安全意识函需加强_农资市场


5月26日,笔者在山东省莱西市某农村集市走访,在一条街上,发现了3家农资经营店,这些农资店为当地农民日常生产提供较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经营者管理意识薄弱,一些做法不仅对当地的卫生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危害人身安全。
    一、农资与百货混杂经营
    在基层农资店中,大都可发现农资与日用百货混杂经营的现象,虽然门头是农资厂家提供的农资经营店,可门头下面就可以看到饮用水水桶及各种酒瓶,如其中一家就是在“这才是猛药”的广告下面摆放着成堆的水桶;进店后发现有把农药瓶和日用百货放在一个柜台上的,有的甚至和食品放在一起。较为注意的,把农药化肥设立一个专柜,可是满屋的农药味早已把食品味给遮掩了,不仅无法辨别食品的质量,而且还会对食品造成污染。
    笔者采访了几位经销商,他们认为,混杂经营是形势所迫,因为单纯的农资经营较为困难的,农民并不是天天都用化肥、农药,而且农资销售有淡旺季之分,到了淡季农资店就可能要关门,而日用杂货却是常用的,经营百货会给经销商销售农资带来一定方便,如利用促销吸引农民购买农资,农民购买一定金额的农资产品就可在店中挑选一定金额的日用品,从而拉动农资销售。
    而对农民来说,购买东西大都是到固定的几家商店,感到质量有保障,店中经营品种越全,往往去的人就越多,这样农民购肥时可以捎带购买其它物品,等购物到了一定金额时,还可以打一下折扣,减少了支出,得到了实惠。
    虽然农资店经营百货对于经销商和农民来说是互惠互利的事,可却存在诸多隐患,由于店主不注意卫生,往往是刚给这个农民拿来农药,又给另一个农民递上食品,是否能把食品污染了,没有人去顾及,农药箱和食品箱放在一起是否会相互渗透,也没有人去考虑。
    二、经销商安全防范意识差
    很多经销商都是把采购进来的化肥农药放在自家经营店的门口,那整整齐齐的化肥和农药成行排列,即显示出经销商的实力,也是免费广告,让农民可及时选择自家所需要的农资,可这些成垛的化肥和农药,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有的仅仅是用塑料布盖一下,有的就在防雨棚下,而这些地方流动人口较多,有的干脆成了农民聚会娱乐场所,笔者就发现一家农资店门口,有若干农民正在化肥、农药垛前下棋、打扑克,而且还有的农民在抽烟,这些都是严重的安全隐患。
    氮肥中的尿素、碳酸氢铵、硝酸铵和硫酸铵等,钾肥中的硝酸钾、硝酸钠等,在低温条件下,挥发速度相对较慢,挥发量较少,而在高温时则可能发生燃烧爆炸现象,硝酸铵化肥具有易燃的特点,在高温下容易氧化而起火燃烧或爆炸。磷酸二铵中磷含量较大,用明火即可点燃,在化肥前还聚集了很多人,而且有人抽烟,一旦引起化肥燃烧,后果不堪设想。氮肥挥发遇到空气中的水汽,会转为具有强腐蚀性的氢氧化铵,遇到粮食和食品会使其变质,遇农药会使其效果降低。
    笔者所看到的这些农资店大都没有安全的存放农资的场所,有的农资直接堆放在室外。随着夏季的到来,雨水较多,气温升高。放在室外保存不当的化肥会不仅会吸湿潮解,降低肥效,出现结块现象,造成施用不便。肥分溶解在水里,受潮或沾水后还会污染环境。日晒高温下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对人民群众人身造成伤害。
    三、农资废弃物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
    把用完后的农药包装物随手丢弃,这是在很多农村司空见惯的现象,尤为可怕的是有些农药瓶里往往还残留一定的农药,不仅给人畜安全带来了隐患,造成了环境污染,并且由于很多农民不重视其危害性,将用过的农药瓶卖给了废品收购的人,尤其是塑料包装很可能会被那些非法塑料加工点再加工成塑料袋,流入百姓生活,对人们造成危害。根据国家《农药安全使用规定》,装过农药的瓶、袋都要集中处理,而现实中,对废旧农药瓶的管理却处在真空状态。
    在农村,池塘水曾经是人畜的主要用水来源,而现在随着农村自来水的普及,人们到池塘中取水饮用的越来越少了,很多地方池塘水成了喷施农药用水首选,很多农民在喷洒农药时直接用喷雾器到池塘里装水,而用剩的农药瓶和农药包装袋及未用完的农药也有很多扔在池塘里,池塘竟然成了垃圾场。农民说,这些农药包装物拿回家无处放,不安全,又很少有人回收,只有就地扔掉了,儿童被农药瓶碎玻璃刺伤的事情时有发生。由于这些固体污染物既不易蒸发、挥发,也不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长期滞留土壤的污染物。日积月累,这些装农药用过的玻璃瓶、塑料瓶和废旧薄膜等就成了农业生产和乡村人居环境的越来越严重的隐患,对农民生活、生产环境和农村的水源造成很大的污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处理 污染物 氮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