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政府要“腾出手”管好农资市场


“现在农资市场有点乱,农民兄弟意见不少。”
  “应该多想办法,把农资价格降下去,把市场秩序整顿好。”参加两会的许多代表在讨论时纷纷呼吁,有关部门应该“腾出手”来,管好农资市场。
  “中央给了优惠,我们怎么还要多掏钱?”
  不少农民不明白,政府明明给了自己那么多优惠、补贴,怎么到头来全让化肥农药给“吃”进去了?
  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全市230万农民这两年可获得中央给的各种补贴6000多万元,而该市2005、2006年两年农资销售额比2004年净增1.2亿元,也就是说,保山农民不仅不能多得钱,还要多掏6000多万元买农资。来自云南的张培光代表分析说,其实保山农民使用农资数量并没有增加太多,农资销售额增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涨价,“一户农民种植30亩的经济作物,每亩所需农资涨30多元,农民就要多支付1000多元。”
  来自甘肃的盛维德代表也表示,农资涨价抵消掉政府的惠农政策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甘肃,三年来每个农民可获得政府给予的补贴42元,而农资涨价却让每人支出68元。加上去年柴油涨价13%,2007年1月份,甘肃的化肥又涨了1%还多。
  许多代表表示,买农资不应该成为农民的负担,要让农民买得起农资,政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把农资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是政府该给的补贴要给,不能打折扣;二是要贯彻好“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企业可以消化掉的压力,不要转嫁给农民;三是政府可以给农资生产企业一些优惠政策,让他们减轻压力,降低成本,好让农民买到价格优惠的农资。
  “农资打假不能手软”
  来自云南的张培光代表到农民中调查了解到,不少农民吃到过假冒伪劣农资的苦头。来自山东的刘坤洲代表忧心忡忡:现在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问题仍十分突出,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代表们建议,应该在农资流通环节上加强监管,尤其是要加大对个体私营农资供应商的管理。“现在农资销售全面放开,现在个体太多、太乱、太滥,这是造成假冒伪劣农资送到农民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张培光代表说。他表示,有关部门应该严格整顿,把不具备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农资流通企业剔除掉,“老实说,有关部门这些工作并没有做到位。”
  盛维德代表说,过去提倡供销社要发挥农资销售主渠道作用,广大农民对供销社还是信得过的,加上供销社的网络健全,保证农资供应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毕竟是市场经济,允许社会力量参与农资销售,市场监管力度跟不上市场放开的速度,导致一些农资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但他也指出,供销社在很大程度上占有经营优势,比如甘肃一年各类化肥消费300万吨,甘肃供销社供应的就占了七成以上。他认为,供销社还应该积极发挥作用,不仅要做好市场供应,还应该帮助有关部门打掉假冒伪劣农资。
  盛维德代表还建议,政府应该多投入,支持供销社搞好化肥淡季储备。他说,化肥淡季储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很多农村地区仓储设施条件差,化肥只能露天堆放。他认为,政府应该投入资金,支持供销社搞好农资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提供信贷支持,以减轻供销社遭受的一些政策性损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农资价格 经济作物 种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