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反哺农村”不妨从农资价格入手


青  山
   
    “两会”刚刚结束,温家宝总理就来到山西的田间地头。当地农民向总理反映,目前农资价格较高,一袋尿素要花100多元,种一亩小麦才有200多元收入。(3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

    农民的这些抱怨,让人心中不是滋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惠农政策,其力度之大,农民受惠之多,为多年来少有。然而,当广大农民被中央惠农政策所鼓舞,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准备在春耕季节大干一番之际,却被高昂的农资价格所困,有的农民买不起农资,只好让耕地撂荒;有的反复算投入产出账,越算越不合算,无奈之下再次扛起行李外出打工。

    “粮食涨价在走路,农资涨价在跑步”,这是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发出的声音。一位委员算了这样一笔账:去年,重庆农用种子价格上涨30.1%、化肥上涨28.8%、薄膜上涨20.9%,农民购买农资的费用人均多支出39.4元,而落实惠农政策,农民人均收入仅增加33元。“卖粮多得的钱,国家补助的钱,少交的税,加在一起还不抵涨价多”,农民也有一笔账。

    资涨伤“农”,也伤“商”。农资价格上涨,与燃煤、天然气、油料等上游原材料价格以及运费上涨有关,水涨了,船怎能不高?即便如此涨价,仍有不少农资企业属于微利或亏损经营。此外,价格高,农民买不起,农资销量必然减少,零售环节也难以从中获得涨价利益。

    农资涨价没有赢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要务是生产发展。“反哺农村”,不妨从稳定农资价格入手。3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委专门下发通知,计划采取七项措施,保持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基本稳定(见3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应该说,采取强硬手段遏制农资涨价,维护农民利益,这一措施很及时。但是,如何保护农资企业利益?如何帮其化解不可抗拒的成本上涨因素?无利可图,也会使一些商家退出农资领域,一旦出现农资供不应求怎么办?

    如何限价、如何补贴、如何惠农、如何维护农资市场秩序,等等,诸多难题不是一纸通知、一个举报电话、一次拉网检查等“战役”能够解决的。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三农”问题远比计划经济时期复杂得多,对决策者的要求也高得多。为此,国内一些农业专家和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开出了药方:改革和完善农资价格调控机制、理顺农资价格体系和完善农民补偿机制等。

    在扶持农业政策上,不仅需要扶持终端,也要在农资等中间环节有配套政策,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使农资企业在合理效益范围内,保持农资价格的相对稳定。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农资流通环节监管,严厉打击“价外加价、价外收费、一货两款”等变相涨价的价格违法行为。惟有如此,国家的惠农“礼包”,才不至于轻易被涨价“吃光”,农村才能谈得上“生产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资价格 化肥 小麦 尿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