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关于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今年春耕期间,笔者在基层采访时,不时听到农民的疑问声:“今年农资价格咋这么贵?”据了解,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农资价格涨幅10%至50%。究其原因,农资经营摊点过多、市场管理不力是根源。而保证农资供应、稳定农资价格,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既是党中央、国务院一以贯之的要求,也是当前我们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刻不容缓。

     一、当前农资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营渠道放开导致农资市场无序发展。随着农资商品经营的放开,农资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多家竞争的局面,农资商品从各种渠道大量流入城乡市场,这种情况虽然对保证和促进农副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之而来出现的无状况却令人担忧:一是农资价格由“活”变“乱”;二是农资市场无序化;三是伪劣农资商品充斥市场。由于多渠道经营,流通无序,假冒伪劣农资商品鱼目混珠,大量流进市场。从目前情况看,工商部门人手少难以持续专管,供销社农资部门又无明确的市场监督权力,加之相关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必然会导致农资市场非法经营摊点死灰复燃,给来年农资市场管理增加难度。
   (2)多渠道经营制约农资商品有序经营。一是计划落空、影响供应。农业生产资料是淡储旺供的特殊商品,农药是救灾物资,必须有一定的储备。在目前情况下,重复进货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虚假的市场需求,而且导致进货严重滞销。如果放弃储备计划,将难以满足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多头竞争”、价格混乱。辅助渠道和非法渠道因无需象主渠道那样支付淡季储备利息,以致在经营同类同质品种品牌时,随意决定价格上涨和下扬,农资价格由“活”变乱。三是资金匮乏、力不从心。农资供应旺季,由于需要备齐足量货源,就必须有大量资作保证。但因资金紧缺,虽经多方筹措也难以保证,因而在迎季农资商品落实、保证足量供应、增加农资储备能力上显得相对薄弱,一旦到农民购买农资高峰时,基层供销社供应能力就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满足农资市场的需求。
   二、加强农资商品流通市场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为破解农资商品流通领域管理难到位这一难题,我省部分县(市)试行了农资商品连锁经营模式,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切实可行的。但这必须在销售渠道理顺、市场净化有序的前提下才能有效运行。  

    (1)制定农资流通管理法规,保障农资市场有序发展。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根基,有收无收在于药,收多收少在于肥。目前,我国的市场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对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缺乏粗效约束力,因此,农资商品生产和流通应纳入法制轨道。通过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农资商品流通法规(条例)规范生产、销售、管理、监督行为,从而保证农资市场的有序发展。
   (2)强化农资市场管理,完善监督运行机制。工商部门要对超越经营范围经营和无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处罚力度,直到吊销营业执照,并追究连带责任。税务部门要对无证经营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税收调节,限制其非法经营。技术监督部门要把检测农资商品,打击假冒伪劣作为重点。供销社农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主动承担市场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农业部门(三站)在国家政策范围内,搞好新药、新肥试验示范,严把种子进货质量关。涉农部门要相互协调,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确保生产总量与市场需求基本平衡。
    (3)加强农资行业领导,层层设立管理机构。为发挥整体效能,各级政府应研究制定实施细则、运作规程、商品生产、物资流向、资金配额、调拨管理、供应办法、商品价格、市场监管等管理配套措施,通过实施调拨管理权和行政监督权,把农资商品供应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
    (4)加强市场调查预测,确保农资供需平衡。各级农资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需求调查和预测,并逐级上报,以便农资厂家组织安排生产,及时分流,调拨到位,组织供应,保证供需平衡。
   (5)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整体联动。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理顺销售渠道,净化农资市场,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让全社会都来参与农资市场专项管理,使农资商品流通市场沿着健康的轨道有序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资价格 非法经营 加大宣传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