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温桂章:“两出两进”不离植保


温桂章老师是第三届农技专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他属羊,从1968年大学毕业至今,已经从事47年植保工作了。在47年的职业生涯中,温老师的植保工作经历了“两出两进”。有趣的是:“两出”时的工作离植保并不远,时间也不长;“两进”都是温老师自己要求干回植保。

第一“出”:大学毕业当老师

1968年,温老师从华南农大植保专业毕业,家乡是广东梅州的他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该省连山县。连山县是个瑶族、壮族自治县,地处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交界处。当时交通不便,温老师回一次家,单程需要三天时间。

温老师被分配到一所中学当老师,教数学、物理、化学,另外还开设了农业知识基础课。但他还是想干回自己的植保。于是在工作了一年多后,他向县里提出了要干植保的要求,并得到了县里的支持。

第一“进”:培训农民搞测报

1971年,温老师被调到农业局。连山区是个山区,全县有水田4万多亩,非常分散。主要作物有水稻、花生、油菜等。温老师开始跟着一位老同志一起做全县的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治。

两年后,温老师负责全县的病虫害监测预防和防治,他提出了要在全县培训农民测报员。各大队都选派出有文化的年轻人或是有丰富种田经验的中年人担任。温老师对基层病虫害测报员进行培训,还编了一本《社队病虫测报办法》,小册子印了一万多份,本县的基层测报员人手一册。

由于工作有成效,县领导把温老师派到了一个公社担任农业副书记。

第二“出”:公社书记抓农业

1980年,温老师担任公社农业副书记。温老师服从组织安排上了任,但他还是忍不住要琢磨自己热爱的植保工作。

以温老师来看,上个世纪70年代是国内植保工作架构最完整时期,县、公社植保站建制完整。虽然当时交通和通讯并不发达,但温老师所在的连山县,每年依然有20期左右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各项工作衔接周密,成效很好。首先是做基层普查;然后汇总情况,研究防治办法并油印;再把防治办法寄到各公社植保站。

当书记一年多,温老师向县里提出不干公社书记,还要做植保工作。

第二“进”:重返植保岗位县里被温老师专注于植保工作的热情打动,又把他调回了植保站。

1988年清远建市,温老师作为当地植保工作的“元老”之一,进入市农业局工作,主业还是植保。温老师说,上大学时赶上了文革,他们学完基础知识后没有进行太多的专业实践,他干植保就是为了补上专业实践这一课。他自己养虫子,观测生长规律,研究防治办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000年后,57岁的温老师离岗退养,但他并没有离开植保,而是为很多农药企业做植保技术、培训和服务方面的工作。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企业慕名前来,请温老师帮助他们做培训年轻职工的工作。 【记录人肖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虫害监测 水稻 花生 油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