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尿素:中国急于出口陷被动


 

  不仅要做化肥大国,更要做化肥强国

  在为期4天的IFA年会中,会议内容十分丰富。记者穿梭在不同酒店的会场、大堂、会客室,听到了各方精英对市场的分析,看到了商业人士交谈时的紧张、严肃的表情。而在会场外,澳大利亚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的附近,西装革履的商业精英们扎堆讨论“fertilizer”成为了美好景致中的一大亮点。为了能够体验澳洲人的“慢生活”,不少国内外化肥贸易企业的代表选择坐在海边的餐馆或咖啡厅交流信息、商讨业务。轻松、浪漫的氛围中,不乏参会代表谈笑风生的言语,却也能感受到化肥市场压力下出口商的凝重。

  在这样的氛围中,记者听到重复率最高的名词除了化肥品种外,就是“China”和“India”。中国和印度,一个作为出口大国,一个作为进口大国,以各自独特的操作方式,搅和着整个国际化肥市场。

  印度是让全球化肥供应商“又爱又恨”的市场。一个大部分化肥需要进口的国家,却永远揪着供应商的心。印度的需求特殊,拥有世界第二多的人口,需要依靠农业养活庞大的人口群体,却没有足够的资源生产足够的化肥来支持农业发展。印度的市场特殊,政府通过补贴的方式加强对市场调控的能力,印度进口商的盈利受到进口价格和政府补贴的双重压力。印度的操作方式特殊,无论是否获得利益都要表现出在市场中受了委屈的样子,所有企业谈到任何时期的价格时都只用一个词组“toohigh”,一致的进口态度与中国无序的竞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总能将价格压得更低。去年突然放出库存够用的消息,大量减少磷肥和钾肥进口量,给全球化肥供应商来了一个措手不及。印度与中国的化肥商业战也在印度人暗处耍聪明和中国人自己内部厮杀中进行着。

  中国制造的商品几乎销往全世界,全球都离不开“中国制造”,对中国有着强烈的依赖性,但也是因为这样,世界许多国家在政治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又无时无刻不担心着“中国威胁论”。化肥行业也是如此!中国每年出口的化肥对印度等化肥生产严重供不应求的亚洲国家农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不断增长的产能迫使中国化肥出口企业从几年前依靠国际市场“赚美元”,到现在依靠国际市场消化库存。国际贸易的战场上,作为竞争者的国际供应商“敬畏”中国企业,害怕中国企业不计后果地一出手便砸价;作为需求方的国际进口商本应同样“敬畏”中国企业,因为中国如此大的化肥出口量本应有条件掌控市场。然而,事实却不尽然。今年中国出口化肥呈现出几个特点:

  首先,保本第一,盈利第二。经历了去年的亏损,今年出口企业任谁也不敢轻易砸价。在去年战场上留下的伤口尚未愈合,今年谁又敢再大动干戈?今年5月中旬磷肥关税大门打开之前,中国出口企业挺住了价格,至少为自己在国际市场上后期的运作提供了希望和信心。而国际尿素在7月中国关税大门打开之前的3个月,已经一泻千里,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军心大乱,甚至在会议期间出现以成本价出口的卖空订单。只能希望等到真正的战争开始时,氮肥企业依然能够挺住。

  其次,中国企业出口的眼光更加“长远”。中国的出口已经触动全球,今年中国的货走到了以前没有去过的地方,包括土耳其等地,开始与黑海、埃及、北非等地区的货源竞争,更有一些企业将眼光投至欧洲。强烈的出口欲望导致一些中国企业抓住任何机遇不计风险地投入战争。这是否有了病急乱投医的嫌疑?

  再次,“中国因素”做空国际需求。贸易商告诉记者,从这次会议来看,今年全球市场的需求十分强劲,美国、拉美、印度、东南亚需求都很旺,但“中国因素”在供求市场上的影响太“强大”,中国什么货都有、什么价都有,导致进口商期待中国低价,频频不愿出手,市场上反而看不到需求,从而导致市场悲观。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战场上几度受挫后,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反思,并且重视一致对外的重要性。尤其是大企业不仅承担着更大的盈利压力,而且承担着更大的贸易风险。因此,大企业首先能够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共同理性分析市场、商讨应对措施,这才是我国出口良性发展的开端。或许正如一位国际贸易商开玩笑所说,氮肥和磷肥市场运作的乐趣在于波动,不像钾肥贸易那样“boring”。但真正能够在看似风平浪静的战场中运筹帷幄、稳操胜券,才是占山为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尿素 化肥 氮肥 估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