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严冬里的火热论坛


□本报记者 黄存

12月21日是2008年最冷的一天,北京白天的最高气温居然零下8摄氏度。这一天是冬至,是一年当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就在这一天,’2008第二届中国农资发展论坛如期在北京举行。冒着刺骨的寒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两年一度的盛会。

“站会”和“晚点”

早晨八点钟以后,论坛还没有开幕,来自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化学工业规划院、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的负责人和专家,山东省临沂市、菏泽市的政府官员,山东、湖北、广东、河北、江苏等地的知名企业,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代表和国内媒体记者相继到场。很快,会场内布置好的200多个座位坐满了人。随后,备用的坐椅马上又座无虚席。到会的人还在不断增加,会议主办者只好主动让坐。在中国化工报社社长、 《农资导报》理事会理事长郝长江宣布论坛开幕时,不但会场后面的空间和过道上加满了椅子,角落里和大门边还有站着的听众。

论坛发言安排得十分紧凑,与会者要说的话又太多。几个小时转眼过去了,台上,发言人从不同角度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台下听众目不转睛地听着发言。没有会间休息。眼看时间已经过了中午十二点,原本排在最后做总结发言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担心大家太过饥饿,悄悄和会议主持人、中国化工报社崔学军副社长打招呼:“我就不要说了吧?让大家先吃饭。”但最终他还是被台下听众一阵紧似一阵的掌声请上了台。李会长面对一双双热切的眼睛动情地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举办这个农资论坛十分及时,也有几分悲壮的色彩。说一千道一万,树立行业信心十分重要。在困难的时候召开这个会,是为大家鼓劲,也希望大家各抒己见,抱团取暖。”李会长的话讲到12点40分,不但没有人提前退席,他的讲话还多次被掌声打断。

观点与呼应

在本次论坛上,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发言都切中当前的行业时弊,引发了全场的呼应与认可。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坚在谈到全球金融海啸给中国经济特别是农资产业带来的危害时提出,应该形成一个机制,定期召集方方面面的人员研究金融危机的影响,预测它的结束时间。他的话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响应。人们在论坛和分论坛上纷纷就金融危机的影响时期和应对方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中国化工规划院院长顾宗勤的发言既有担忧又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当他说到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支持企业搞好技改,降低贷款利率、减轻企业负担等建议时,发言不断被台下的掌声打断。

听了前面代表的发言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全国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组长张福锁丢开原来准备好的稿件,脱稿发言,侃侃而谈。他说,化肥是农民用、农民买,要让农民真正了解化肥比给他们一些补助还要有用。现在配方肥都是地方政府和一些小企业在搞。大的化肥企业仍然是以生产大路货为主。现在缺少一种促进企业深入农村和贴近农民的机制。他最后提示农资企业:要影响国家政策,就要跳出企业的圈子,站在国家的角度和农民的角度考虑问题。他的讲话同样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嘉宾预言市场

如果说上午的主论坛与会者探讨的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那么在下午的分论坛上,探讨更多的则是面对困难的具体办法和信心。

在化肥融资与投资分论坛上,在主持人和与会者的共同努力下,五位嘉宾都充当了一次市场预言家。嘉宾的预言把会议推向了高潮。

主持人给每位嘉宾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当场作答。第一个问题是这次化肥价格的大起大落会历时几年。问题一出全场顿时安静下来,这是从事化肥行业的人天天都在思考的问题。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磷肥行业专家翟际栋,他果断地说:“由于目前的大环境和小气候,风波会历时3年,到2010年结束。”答案刚出,全场响起掌声。掌声既是对嘉宾判断的认同,更显示了化肥行业对自己的信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预测 氮肥 磷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