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预测:未来3天(5月1日至5月3日),中东部大部地区降雨将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8成。其中,江南、华南、四川盆地东部及贵州中东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50~90毫米,江南中部、华南北部的部分地区有100~150毫米,局地达200毫米左右;新疆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累计雨量有10~15毫米,局地20~50毫米。
此时小麦主产区的情况:
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及东北地区南部多降雨,量级一般以小到中雨为主,局地大雨。西北地区、华北北部、西南地区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3~5℃。
目前,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这五大小麦主产区出现大面积雨水天气。
此时小麦旗叶逐渐伸出,进入抽穗扬花期。此次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土壤表层墒情,利于冬小麦孕穗抽穗和春耕春播工作的开展。但是降水过后田间湿度增大,高温高湿环境利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侵染的最适时期。
据专家分析预测,今年小麦赤霉病在黄淮南部地区呈偏重流行态势。5月初小麦扬花初期在高温多雨的情况下非常利于小麦赤霉病病菌的侵染和扩散。如扬花期遇连续2天阴雨、雾霾或大面积露水天气,日照不足5小时/天,平均温度15℃以上,将有大面积流行发生的可能。小麦应及时施药预防赤霉病发生。
小麦赤霉病发作在麦穗上,形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朽。多雨和湿润气候下,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也正因为这一特征才得名赤霉病。感染病菌的小麦会出现枯白穗并且是不能食用的,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赤霉病一定要注意用药时间:小麦扬花期是关键时期。
此时用药可以铲除小麦穗部的病原菌孢子,可以减少小麦赤霉病发病基数,减轻后期防治的压力。据各地调查,小麦赤霉病在浙江中、南部部分地区田间已零星见病,病穗率在1%以下。重要是的事情说两遍,注意防控千万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药物防治:在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抗药性的麦区,停止使用多菌灵,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单剂及其复配制剂,以及耐雨水冲刷剂型,并注重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
提倡使用自走式宽幅喷杆喷雾机械、机动弥雾机以及自主飞行的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同时,添加适宜的功能助剂、沉降剂等,提高施药质量,保证防治效果。
注意:雨后是感染的危险期,麦穗的湿度为孢子萌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小麦抽穗扬花期一旦遇连阴雨或连续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立即组织施药预防,降低病害流行风险,重发地块在第一次用药5~7天后,可再次喷药防治。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和上部叶片均匀喷雾。(农资市场播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9-04-30/290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