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严控猪瘟传播风险猪业发展刻不容缓


    影响生猪产能下降的原因:一是受到2018年8月份以来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为防御风险,减少损失,很多养殖场(户)提前出栏,减少栏存量,有的养殖场(户)采取空圈处理并不再补栏。春节前消费高峰到来以及疫情防控等因素导致部分养殖场加速淘汰低产母猪,提前出栏商品猪。监测户抛售生猪现象十分普遍,部分监测户主动将80公斤~90公斤的商品猪提前出栏销售。部分空栏的养殖场(户)对生猪养殖失去信心,转而饲养蛋鸡、肉鸡、肉鸭等畜禽。二是受到生猪调运管控的影响,在一定区域内生猪流通受限,养殖场(户)对养殖前景不确定性的担忧在增大。三是小散养猪场(户)加速退出。

    预计近期,产能下降的影响将逐步显现,生猪供应将进一步偏紧,生猪及其产品价格将明显上升。

    生猪屠宰销售情况

    生猪屠宰企业生产数量下降,非洲猪瘟监测费用增加,负担加重。2019年1月璧山区屠宰生猪3755头,与2018年同期相比减少90.3%。目前屠宰企业对进场待宰生猪开展了非洲猪瘟病原快速检测,但是检测成本达80~100元/份,另外设备投入费用大。

    稳定猪业生产的建议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正确引导生产。利用报刊、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和基层组织,正确引导,消除恐慌心理。抓好生猪养殖前景宣传,鼓励和支持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对接,防止养殖企业过分减栏,尽量减小非洲猪瘟疫情对生猪产业的影响。首先是要加强生猪生产监测和产销形势研判,强化信息预警与指导服务,定期发布全省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等信息,积极引导养殖场(户)科学有序补栏,适时出栏。其次是疏通地域调运障碍,积极搭建生猪产销对接平台,协调生猪养殖企业与屠宰企业衔接,建立生猪产销对接联系微信群,保障生猪产品“产得出、卖得动、卖得好”。再其次是一手抓非洲猪瘟防控,一手抓恢复生产,两手都要硬。四是积极引导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进一步拉动生猪生产能力,促进生猪产业发展。

    二是强化检测,防治病原传播。首先要加强县市疫情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推行快速试纸条检测和PCR检测技术,培训和提升养猪企业和屠宰企业现场的检测能力。其次要真正实现检测关口前移,尤其要提升对养殖企业的检测,早发现早剔除,净化养殖、屠宰环境。再其次要加大猪肉尤其是冻猪肉流通过程中各环节的监控、检测、检查力度,完善生猪调运程序,推广专业运输,防止非洲猪瘟病毒传播。最后要加大对“两场”指导监管及扶持力度,保障防疫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推动扶持政策的落实,保障生猪饲养管理有序进行。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调整畜禽养殖结构和布局。首先要充分发挥大型养猪企业、标准示范场的带动示范效应,科学引导生猪养殖场规范养殖,转变养殖观念,创新养殖技术,大力发展健康生态养殖模式,提升生猪生产产能。其次要调整畜禽养殖结构和布局,调整养殖用地,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在保持生猪生产稳定的基础上,促进肉禽、肉羊、肉牛产业发展,保障市场畜产品总体供需平衡。

    四是争取项目扶持,提升生产条件。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提升养殖场配置洗消设施设备。对生猪养殖场(户)实施标准化改造,提升养殖场硬件设施,尤其要争取专项资金从国家层面,扶持养猪场增加配置洗消设施设备,对运输工具强制消毒。

    五是完善保险与补贴机制,保障市场供应。首先要积极引导生猪养殖场(户)参加生猪保险,协调保险政策落实,提高保险补贴,减小养殖风险,提升养殖户的信心。其次要增加对屠宰场的非洲猪瘟检测补贴,进一步规范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经营行为,改进操作流程,完善风险产品检测处置机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保障市场生猪肉品的供应。

    六是稳定基层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基层乡村畜牧兽医人员不足、待遇不高,人员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待遇与当地同类人员相比仍偏低,年龄老化、新生力量不足,服务能力与实际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有的地方还面临缩减。必须完善稳定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办法,提升服务能力。        何洋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非洲猪瘟 检测 疫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