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番茄溃疡病的识别与防治


  番茄溃疡病又称萎蔫病、细菌性溃疡病,为番茄的毁灭性病害,由细菌引起,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特别是在番茄生长中后期发病,出现中心病株后,数日内病情迅速蔓延,一旦发病较难防治,轻者减产20%~30%,大发生棚室减产80%以上。目前,该病只能预防,没有特效化学药剂。

  发病症状

  幼苗:始于叶缘,叶片由下部向上逐渐萎蔫,有的在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维管束变色,髓部中空,致使幼苗卷缩、矮化或枯死。

  成株:起初下部叶片边缘褪绿萎蔫或向上卷缩,似缺水状,症状范围渐扩大,叶片黄褐干枯;当细菌侵染到植株顶梢时,有时一侧或部分小叶萎蔫,而其余部分生长正常;后期茎秆、枝条上出现黄色或黑色狭长条斑,上下扩展,病斑长度可由一节扩展到几节,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空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上生许多不定根。多雨或湿度大时白色菌脓从病茎或叶柄中溢出或附在其上,污染茎部,最后全株枯死,上部顶叶呈青枯状。取发病茎段置清水杯中搁置几分钟,肉眼可见许多浑浊菌脓溢出。

  果实:多由病茎扩展至果柄,一直可伸延到果内,致幼果皱缩、滞育、畸形,果实凹陷。种子不能成熟,种小、黑色。果面出现大量泡泡,果面上形成隆起的圆形外白、中褐病斑,以单个病斑居多,单个病斑直径3毫米左右,大小基本均匀一致,中间有1个针尖大小的黑褐色小点,像“鸟眼”的形状,俗称鸟眼斑,为该病的典型特征,病情严重时病斑连片。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组织中可存活2~3年。病菌从各种伤口侵入,也可从植株茎部或花柄处侵入,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致种子内带菌。当病健果混合采收时,病菌会污染种子,造成种子带菌。此外,病菌也可从叶片毛状体及幼嫩果实表皮直接侵入。病菌的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菌种子、种苗及未加工果实的调运,近距离传播主要靠雨水和灌溉水,特别是连阴雨及暴风雨,通过分苗移栽及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

  番茄溃疡病在番茄生长期有两个明显发病期,第1次发病在幼苗期,以子叶期至2叶1心时易发病,可造成幼苗枯死。第2次发病在第3穗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越接近采收期发病越重。由于保护地轮作倒茬比较困难,长期连作加重了番茄溃疡病的发生。

  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是番茄溃疡病发生的首要诱因,发病适温25℃~30℃,温暖潮湿,结露持续时间长及暴雨多,发病重;土壤为中性,植株伤口多,病害易流行;发病后偏施氮肥,大水漫灌,病害扩展迅速,有喷灌的大棚或温室,果实易显症。反季番茄发病较迟,7~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办法

  1.综合防治

  种子处理 对番茄种子苗木,严格检疫,杜绝病菌传入。选用抗病丰产品种。

  温汤浸种 将种子在凉水中浸泡10分钟,再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浸种30分钟,不断搅拌,并随时补充热水,然后将种子捞出后放入凉水中,室温条件下浸泡4~5小时。

  干热处理 将充分干燥的种子放入70℃恒温箱中灭菌72小时(一般含水量低于4%)。

  药剂浸种 将种子用40℃左右的温水浸泡3~4小时,之后放入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捞出冲洗干净,以防出现药害。也可用5%盐酸浸种5~10小时或1.05%次氯酸钠浸种20~40分钟、硫酸链霉素200毫克/升浸种2小时后冲净,晾干后催芽。

  药剂拌种 利用拌种器,将种子与种子质量0.3%的20%盐酸吗啉胍·铜可湿性粉剂混拌均匀后播种。

  2.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 与大蒜、葱、韭菜等非茄科植物轮作2年以上,可有效降低田间病原菌的数量,控制病害的发生。

  深翻土壤 收获后对土壤进行翻耕,土壤深层有较多的微生物种类,这些微生物会抑制番茄溃疡病菌的生长或加速附着在病残体和土壤表面的病菌死亡。

  苗床处理 使用新苗床或采用营养钵育苗,旧苗床用40%甲醛30毫升兑水3~4升消毒,用塑料膜盖5天,揭开后过15天再播种。

  土壤处理 可在夏天高温季节进行闷棚处理,对大棚中的土壤灌足水后覆盖聚乙烯膜,日晒4~6周,能有效降低田间菌量,可使番茄溃疡病的发病率降低72%;或者是选用威百亩在定植前1个月对土壤进行熏蒸处理,也可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番茄 溃疡病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