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河南小麦遭遇晚霜冻害危害特点农户要知道(附:防御补救措施)


  小麦春季冻害可分为早春冻害和春末晚霜冻害。早春冻害指发生在小麦返青—拔节阶段的冻害。由于此时气温已明显转暖,小麦开始旺盛生长,抗寒能力下降,若遭遇突然强降温(0℃以下)而发生冻害,早春冻害我们也常称之为“倒春寒”危害。春末晚霜冻害是指小麦拔节后(3月下旬—4月上中旬),幼穗发育进入药隔分化—四分体形成阶段,此时正值雌雄蕊发育、花药形成,植株抗寒能力显著下降,对低温极为敏感。此时若遭遇强冷空气(或结霜)易造成小麦低温冻害,导致小穗或小花败育,结实粒数减少。

  一、河南小麦晚霜冻害发生特点

  随着抗逆小麦品种选育和利用,以及品种布局渐趋合理(半冬性品种占比提高到90%左右,弱春性品种向南部转移),目前河南省小麦生产中发生苗期冻害(包括越冬期冻害和早春冻害)的频率明显下降。相反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春季极端温度波动加大,晚霜冻害的发生频率则呈上升趋势(近10年来由30%上升至40%以上)。目前晚霜冻害已成为影响河南省小麦生产的主要灾害因子。

  从常年晚霜冻害发生区域及频率看,以周口市、商丘市及豫西旱地为高发区,而今年豫北新乡、安阳等地发生亦相对较重。

  二、晚霜冻害的危害症状

  晚霜冻害发生后,茎叶往往无异常表现(部分品种之后会表现出叶尖干枯),受害部位主要是穗部,会造成:

  (1)“哑巴穗”,即穗子在苞叶内抽不出来;

  (2)出现白穗,即抽出的穗仅有穗轴,小穗全部枯死变白,几乎无结实;

  (3)出现半截穗,即部分小穗或小花败育,穗粒数锐减,其中败育的小穗可能发生在上部(顶端)或下部或中部;

  (4)小花败育,在受害较轻情况下,多数小穗结实,但造成部分小花败育,穗粒数减少。

  晚霜冻害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与结实粒数减少情况密切相关。一般地,平均每穗减少2粒即造成亩减产20—30公斤。

  三、晚霜冻害的发生条件

  (一)气象条件

  (1)极端温度低拔节后随小麦发育进程的推进,植株对低温的抗性迅速下降。如在拔节期,当气温在-1.5℃以下时即可发生轻度冻害,达-3.5℃则发生重度冻害;拔节10天后(孕穗期),0℃左右的气温即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冻害,低于-2℃则易造成重度冻害。

  (2)降温幅度大春季气温高,小麦生长旺盛(拔节或孕穗),此时突然遭受强降温,短时间降温幅度大(一天内降温幅度达8-10℃以上),也是造成晚霜冻害的重要因素。

  (二)品种特性

  晚霜冻害的危害程度也与品种特性、发育时期有一定关系,抗性较差的品种(系)往往是春季起身拔节早、生育进程发育快的品种,而与苗期抗冻性强弱关系不大,若品种发育敏感期(药隔分化—四分体)恰与低温相遇,则危害程度明显加大。

  (三)栽培管理水平

  土壤水分是决定晚霜冻害轻重的关键因素,在品种相同情况下,干旱地块冻害较重。因此,在春季寒流到来之前进行田间灌溉是减轻晚霜冻害的重要措施。同时,小麦群体质量高、植株健壮亦可以缓解晚霜冻害的影响。因此,生产上我们会发现群体过大时冻害重,土壤肥力差、长势不好的田块冻害重,播种过早发育快的冻害重。

  (四)地理环境影响冻害程度

  晚霜冻害发生与大气环境有关。一般情况下,高寒山地受害重,平原川地受害轻;低洼地受害重,岭坡地受害轻;沿黄沙土地受害重,保水能力强的粘土地受害轻。

  四、晚霜冻害的预防与补救

  防止晚霜冻害应以预防为主,以减轻危害。

  (一)晚霜冻害的预防

  1、抗性品种选择抗晚霜冻害能力强的小麦品种是防止晚霜冻害的最经济有效途径,尤其是在霜冻高发地区,应筛选利用抗性好的丰产品种。

  2、及时灌水土壤墒情好是减轻晚霜冻害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寒流到来之前应对土壤墒情差的田块及时灌溉,改善土壤水分状况。

  3、搞好健株栽培打好播种基础、培育壮苗、构建合理群体结构是抵御冻害的重要途径。生产上应避免播种过早、播量过大、田间郁蔽及脱肥等问题的发生。

  (二)晚霜冻害的补救措施

  晚霜冻害发生较晚,且危害情况难以直观地了解和评估,只有在抽穗以后才观察到,而此时小麦成穗数已完全确定,对穗粒数所造成的影响也难以挽回。因此晚霜冻害的补救只能是辅助措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冻害 晚霜 小麦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