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猪周期之惑:精准数据共享数据?


    “虽然养殖企业会看农业部的数据,但也需要专业人员来做分析。就算美国的监测体系很完整,做到判断准确也不容易,否则这一行谁拿到数据都可以预测了。”朱增勇称,目前不是没有足够的信息,而是需要人去捕捉、串联这些数据和信息,并将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逻辑化,进而预测生产和市场变化。要正确判断行业形势,需要对这个行业足够了解,既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持,还要有合理系统的分析方法,这不能不说有一定门槛。

    因为捕捉信息的能力差,也难以分辨哪些信息有用,对于那些中小养殖场户,朱增勇建议,最好是通过加入合作组织,让合作组织来给予他们一些预警信息;对于规模化的养殖企业,需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做好生产上的风险防控;二是跟踪权威预警分析平台发布的信息。虽然这个平台不一定会告诉生猪具体多了还是少了,但可以提供判断依据,企业可以据此形成自己的分析。

    公开、透明、全面的信息是现代市场体系的运行基础。朱增勇认为,农业部门需要加强预警信息综合性平台的建设,包括信息整合、加强预警团队建设、力求预警信息的准确性等等。对于一些企业提到的对行业信息数据信心不足的问题,他持不同的意见:只能说他们没有获得充分的数据。

    试问精准数据还有多远

    据了解,美国农业部每年调研费用就高达200亿美元,其中单是农业数据方面就花费15亿美元。而国际四大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每年搜集整理农业数据的支出也在30~50亿美元之间。

    布瑞克环球(北京)农业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指出,美国的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市场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也为美国争夺全球大宗农产品的定价权奠定了最扎实的基础。美国通过立法实现信息共享,从信息资源采集到发布均实行立法管理,并不断完善这种体系。1946年美国农业市场法案授权就规定,凡享受政府补贴的农民和农业生产者,都有义务向政府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

    以往的统计监测工作已不能满足对畜牧生产动态情况实时掌握的需要,农业部提出了畜牧业规模养殖监测工作的新思路,即通过搭建畜禽规模养殖云平台,推进监管监测一体化,重点突出政府监管与服务功能;局部监测向全面监测转变,重点加强对全畜种规模以上场户监测。

    想要熨平猪周期,首先要有大量的数据。冯永辉称,2007年政府就想要熨平猪周期,但是现实是猪价波动越来越大,猪周期越来越长。

    “局部监测向全面监测转变是趋势,但生猪现在还没有到全面监测的水平,目前我国只有奶站是全面监测。猪业全面监测难度很大,而且从职能上讲,全面统计是统计局的法定职能。”辛国昌称,目前我国畜禽规模养殖云平台还在试点中,全面推开是趋势。未来,随着散户退出,养殖场减少,直联直报是大趋势。

    “想要数据准确,监测预警样本不扩大,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是不可能的。”朱增勇称,美国畜牧业调研的样本量占总数的10%,但我国现在连2%都不到。因为养殖户太多,且养殖业没法像电商那样做到自动采集,目前大部分数据的生成还需要进行原始的人工调查,费时费力。

    对此,辛国昌称,未来监测点肯定要扩,但经费有限,政府预算才4000多万元,监测站点扩大有困难。养殖场在全国分布广,畜牧部门不可能一个个跑,要做的话得有预算,得给数据员解决劳务费等问题。现在是400个县4000个监测村,但全国有60万多个村。

    为了让数据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要求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在农业数据方面,国务院要求统筹国内国际农业数据资源,强化农业资源要素数据的集聚利用,提升预测预警能力。整合构建国家涉农大数据中心,推进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涉农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加强数据资源发掘运用。

    实现数据共享的愿望很好,但操作起来难。朱增勇认为,我国目前全产业链数据是被割裂的,分属于不同部门,部分数据共享还能实现,但绝大多数是不现实的。

    “没有立法保障,顶层设计,权属明确,很难做到共享。你花了很大力气积累的数据,我用来分析出了成果,成果算谁的?你肯定不乐意。譬如畜牧业的数据全部由畜牧主管部门来搜集并集成,分析预警也由其来发布是可行的。如果只让人家提供数据,你又拿来用,成果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我想谁都不乐意。”朱增勇有感而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母猪 预测 畜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