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猪周期之惑:精准数据共享数据?


    本报记者章勇

    “国家有什么办法能避免我们‘今年赚钱明年赔钱’的问题一再出现?”“猪价疯跌了找谁?”……

    这些直接而朴素地发问来自于基层养殖户。第一个问题是2009年中国政府网网友提给时任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的,第二个问题是北京一名养殖者提给当地农业干部的。

    猪价被当作影响CPI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着全民的菜篮子。连2013年高考重庆卷试题也表示出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即使是现在,一些学校仍在拿来做考前自测,以考查高中生对经济生活现象的基本判断。我国生猪出栏价格频繁波动,“价高伤民、价贱伤农”何解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市场信息预警有助于减小生猪出栏价波动幅度成了标准答案。

    可是,事情是否如此简单,“猪”事不顺,到底是谁惹的祸?

    彷徨调控还是不调控?

    2007年至今的十多年间,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明显,特别是2007年前后的生猪价剧烈波动,给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上了深刻的一课:要把握住生产和市场动态,必须以科学数据分析和研判为基础。

    2007年以后,国家相关部委相继推出了生猪市场监测机制。自2008年起,农业部启动了主要畜禽生产“百场(厂)千村万户”监测计划。2009年1月,我国制订首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目的很明确,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维护生猪养殖户利益,保障市场有序供应。

    从2009年至今,这一调控议案已修改两次,分别是2012年和2015年,基本上三年修订一次。之所以修订,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现在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明显提高;二是饲养成本趋向稳定;三是供求关系比较稳定,消费回归理性,市场需求也趋向平稳。

    目前,农业部、发改委、统计局等部委已形成了按惯例发布月度、季度、年度生猪生产信息的机制。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想努力为生产者、经营者提供预警信息,引导他们适时调整养殖规模和结构,做到对未来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也是国家为健全生猪市场调控机制,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进行调控的重要依据。

    按照生猪调控预案的功能看,国家在判断生猪生产和市场情况时的预警指标将猪粮比价作为核心指标,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作为辅助指标,同时参考猪料比价、能繁母猪出场价格等其他指标。主要目标是促进猪粮比价处于绿色区域(5.5∶1~8.5∶1),防止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将猪粮比价5.5∶1和8.5∶1作为预警点,低于5.5∶1进入防止价格过度下跌调控区域,高于8.5∶1进入防止价格过度上涨调控区域。

    从国家发改委2017年发布的猪粮比信息来看,从1月份开始,猪粮比高于8.5:1的状态一直持续,直到5月初,这其中1月中旬的猪粮比最高达到了10.48:1。而农业部发布的能繁母猪监测数据也显示同比数处于递减趋势。猪粮比和能繁母猪存栏数月同比均出现了异常,说明我国生猪市场并不平稳,可是这一调控预案并未启动,难道是哑火了?

    

    “不是调控哑火了。2016年发改委就曾启动过,不是不启动,而是发改委在降低预案启动的机会。”农业部国际畜产品市场和贸易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称,现在关于低于猪粮比5.5∶1多长时间才启动也不说,第一次还具体说持续4周。2015年以来,国家将猪粮比平衡点从6∶1降低到5.5~5.8∶1,说明产业在发生变化。

    国家生猪价格调控预案启动,第一指标是猪粮比价,其他都是辅助指标。如果核心指标没有变动,不会考虑能繁母猪月同比变化率等辅助指标。朱增勇表示,运用猪粮比价来做调控的预警指标,虽然现阶段可行、简单,但并不准确,最理想的办法是用全成本计算,可是现实操作很困难。因为国内养殖场(户)成本差别很大,按照月度频次全面、准确核算全成本,难度很大。像日本,养猪户只有5000多户,不同养殖户之间成本差异不大,做全成本核算可行。

    “当前是猪粮比价平衡点发生了变化,这个平衡点需要重新测算,当前的生产构成与以前差别比较大。”朱增勇称,就算发改委启动调控预案施行收储和抛储,得看到这种调控在任何国家也只是从心理层面给产业提振,不可能从本质上改变市场,而且如果大规模启动收储,谁来出那么多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母猪 预测 畜牧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