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一位种田大户对农业的深度思考


相对如此高的流转费,国家补贴略显单薄。再加上很多地方配套补贴不到位,截留挪用中央补贴,对那些诱人的农业补贴,很多种田大户可望而不可及。土地流转费这项高额附加成本,将使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等措施所产生的效益化为乌有。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对中国农业“非农化”“非粮化”倾向的担忧也就不奇怪了。

不必都吊在土地流转上

建立法人治理模式,实现农业组织形式的突破,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最终选择。而这种模式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土地资源。这种土地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价格不太高,面积不太小,单独成片,能长期使用,可自行改造优化。

目前的土地流转很是红火,但很多处于无序状态。流转费过高不说,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间横上几块田就不流转给你,你也只能干瞪眼。张三给你种三年,李四给你种五年,王五还在考虑明年让不让你种。能做长远规划吗?连起码的农田优化改造及配套的灌溉系统升级都做不成,何谈产业化发展。无序的土地流转很难成就现代农业。

陈锡文是农业专家和农业政策的参与者、制定者,他表示,目前土地流转速度不尽如人意,去年承包地流转率是30.4%,很多进城农民不愿意流转,流转也只是短期。陈锡文称,中国农民在农地流转方面有新的创造:不流转搞规模经营。即采用托管模式,小农户将土地托管给社会化服务体系,集中耕种;农民通过经营权入股成立股份合作社。这种方式发展起来不过两三年,已占到山东总承包土地面积的25%。陈锡文认为,小规模农户将在相当长时间存在,通过如托管、入股等方式,与大规模社会化服务体系相结合,“这些方式政策余地大,不必都吊在土地流转上”。

农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不突破农业用地制度的各类探索和尝试,最多只是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笔者以为,耕地逐步收归国有,或许是值得探索的改革路径。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创新改革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央已将农业现代化的紧迫性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强改革和创新。

中国农业不但等不起,而且必须“加大创新改革力度,加快农业现什化建设”。面对农业的转型困境,我们必须有更富变革性的举措。

曾几何时,诺基亚、摩托罗拉、柯达等响当当的品牌,因为转身有点慢,在不经意中消失了。中国农业若不改弦更张,将错过大发展的窗口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留给中国农业发展的时间不多了,中国农业没有资本放任自流,必须逆水行舟,奋起直追!

(作者简介:孔俊华,出生于湖北孝感市,现安家福建厦门,高级工程师,在一家房产公司任工程主管,后辞职回家乡从事农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农业发展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