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小麦白粉病和吸浆虫的防治


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毫米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

该病菌可以分生孢子阶段在夏季气温较低地区的自生麦苗或夏播小麦上侵染繁殖或以潜育状态渡过夏季,也可通过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在干燥和低温条件下越夏。该病发生适温15℃~20℃,低于10℃发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多雨地区如果雨日、雨量过多,病害反而减缓,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

防治建议

1.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通常于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20%或病情指数达10时进行化学防治。

2.推荐药剂:

①小麦孕穗末期至抽穗期,可用下列药剂:

32%烯唑醇·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90克/亩;50%硫磺·三唑酮悬浮剂80-100毫升/亩;3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亩,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雾。

②小麦抽穗扬花期,可用下列杀菌剂: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2~64克/亩;5%烯肟菌胺乳油50~100克/亩;30%醚菌酯悬浮剂30~40毫升/亩,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均匀喷施,间隔7天再喷一次。

③小麦灌浆期,可用下列杀菌剂:

12%腈菌·酮(腈菌唑·三唑酮)乳油25~30毫升/亩;15%井冈霉素·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130克/亩;30%吡虫啉·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70克/亩,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产区一种毁灭性害虫,有红吸浆虫、黄吸浆虫两种,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一般受害田减产10%~30%,重者减产50%~70%,甚至造成绝收。该虫个体小,成虫体形像蚊子(体长2~2.5毫米,体呈桔红色或鲜黄色),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

该虫幼虫耐低温不耐高温,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越冬幼虫在10厘米土温7℃时破茧活动,12℃~15℃化蛹,20℃~23℃羽化成虫,温度上升30℃以上时,幼虫即恢复休眠。小麦扬花前后雨水多、湿度大、气温适宜常会引起吸浆虫的大发生。天气干旱、土壤湿度小则对其发生不利。

防治建议

1.防治指标:早春淘土调查虫量大于5头/样方;10复网虫量大于30头。

2.防治时间:小麦处于50%~70%抽穗时喷药防治成虫,重发区要连续用药两次,间隔三天。

3.推荐药剂:每亩用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毫升、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毫升兑水30~50升(手动喷雾器)或15升(机动喷雾器),对准穗部均匀喷雾。

(金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喷雾 多菌灵 防治指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