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本报讯(记者王献伟通讯员李龙龙)5月30日~31日,2015年低空低容量无人机航空植保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表示,无人机成为植保机械花技术体系的新生力量,需要加强在施药技术、导航技术、施药装备、测试平台、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以满足未来农业的精准化用药需求。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专委会、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中心主办,中农绿卫士(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农业无人机技术研究所协办,共有包括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航空分会会长杨林、农业部种植业司植保处处长李建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处长邵振润等在内的近50名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与。

会上,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何雄奎教授分析认为,无人机施药技术将成为植保机械化体系的重要力量,但其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仍需验证。各国在采取限制措施的同时,也在积极加强支持和引导。结合国外发展经验,何雄奎指出,理想植保无人机的任务载重应低于30公斤,巡航时间在1~2小时之间,作业高度2~5米,由中载无人直升机、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系统、遥控/自主控制系统/车载地面控制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

华南农业大学兰玉彬教授表示,由于国内航空施药技术起步晚,航空植保喷施助剂在植保作业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无论品种数量还是质量,均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随着大量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相关制度及配套核心技术的不断完善,为满足农业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航空植保喷施助剂的发展应用前景广阔,必将得到健康、有序和高速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精准作业,极大地提速中国现代农业的进程。

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植保与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薛新宇建议,由于国内农用无人机行业尚未发布行业标准,虽然市场需求旺盛,但还有很多难点需要克服,无人机作业产生的农药飘移、挥发及不规范作业等问题,都会对公共安全、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作业安全等构成威胁。因此,遥控飞行植保机安全标准的制定,要考虑药液雾滴飘移控制,通过农药在作物表面润湿展布性能研究、风洞条件下雾滴运动与沉降规律研究、室外沉积与飘移试验、航空施药雾滴飘移建模与动态仿真等,提高无人机施药的安全性。

美国航空施药专家Jane Bonds、德国JKL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专家Herbst Andreas分享了国外航空植保发展经验及欧洲防飘手段与检测技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机械 喷施 农业技术推广 超低容量喷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