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肥促化调失误致棉花减产


今年南方棉区的棉花生产,除极少数

农户增产外,绝大多数是减产的,只是减产幅度不同而已。从减产原因来看,主要因素是气候对棉花生产不利,单株上桃数量减少,烂桃比例增大;其次是棉花品种选择不当,有的品种抗病性差,容易早衰,减产较多;第三是肥促化调失误导致了棉花减产。

所谓肥促化调,就是用科学施肥促进棉花高产,用植株生长调节剂协调棉花体内的养分平衡分配,稳定增产。今年不少农户在肥促化调上明显出现了一些失误,其表现有几个方面:一是有的农民看到前期低温阴雨时间长,棉花发苗迟缓,生育进程比常年推迟7~10天,于是盲目地加大施肥量拔苗助长,致使棉花中期营养生长过于旺盛,植株疯长,后期早衰;二是将化肥撒施到棉花行间,任其裸露在地面,不中耕翻土覆盖,养分大部分挥发或者流失,肥料的利用率很低;三是只施用氮、磷肥料,不施或少施钾肥,使棉花凋枯严重,叶片提早脱落,棉铃重量减轻,这种现状今年比较普遍;四是忽视施用桃肥,棉花后劲不足,秋桃数量大为减少,三桃(伏前桃、伏桃、秋桃)比例严重失调。还有的农民在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剂上,随意选用不规则的冒牌植物生长调节剂,用后不但不能调节棉花平衡生长,反而抑制棉花正常的生长发育,有的使棉花株形紧缩,果枝伸展不开,蕾铃大量脱落,单株结桃数大幅减少,如江西省永修县有位笔者熟悉的老农施用了“翻一番”的调节剂后,棉花单株成桃不足20个,比常规管理上桃数减少50%。湖北省汉川市刁东街道办事处有好几位农民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天气比较干旱时,过量施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棉花中上部成桃明显减少,他们自认吃亏不小,方法需要改进。

明确了今年棉花施肥和化学调控上的失误之后,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棉花肥促化调的管理水平。

首先,要配方平衡施肥。根据南方棉区

的生态条件,氮、磷、钾肥的配方比例应以1∶0.3∶0.8~1为好。施肥的基本经验是底肥足,苗肥速,蕾肥稳,花铃肥狠,普施桃肥。

其次,要分期合理用肥。底肥的施用一可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公斤,配施磷肥25公斤,钾肥15公斤,二可施用高含量的无机复合肥25公斤或中含量的复合肥50公斤,配施钾肥10公斤,酌施硼肥、锌肥。苗期用氮肥快速提苗。蕾肥用生物有机复合肥50公斤,配施无机复合肥25公斤,钾肥10~15公斤。花铃期分两次施肥,棉花单株2~3个成桃时施尿素15公斤,8~10个成桃时,再施尿素10公斤左右。

第三,要科学进行化学调控。棉花高产需要一个稳健生长的丰产株形,为此,就要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塑造,稳妥的方法就是用延缓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或助壮素喷施,施用的要点是“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生育期间共喷施3~4次,缩节胺的用量是1~4克,助壮素是4~16毫升。大田棉花的丰产株型是:株高130厘米左右,果枝18~20层,果枝节间距离不超过6厘米,单株平均成桃50个左右,叶片小,棉桃大,后劲足。

(余宏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钾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 磷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