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中晚稻病虫害预计超10亿亩次


本报讯 (记者王兆勇)7月11~13

日,全国农技中心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组织召开了下半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根据当前病虫基数、栽培条件和气候因素等综合分析,预计中晚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0.7亿亩次。其中,“两迁”害虫在淮河以南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二化螟在长江中游、西南中北部稻区偏重发生;稻瘟病在西南、东北以及江南和华南部分稻区有偏重流行的风险;纹枯病在大部稻区偏重以上程度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江南和长江中游等稻区有回升趋势。来自水稻主产区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机构的测报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水稻虫害:以迁飞性、钻蛀性害虫为主,预计发生面积7.3亿亩次。其中,稻飞虱在江淮、长江中下游、江南单季稻区大发生,华南、江南双季晚稻和西南单季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近3.0亿亩次。稻纵卷叶螟在长江中下游局部稻区大发生,华南、江南、西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1亿亩次。二化螟在长江中游、西南中北部稻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4亿亩次;三化螟在华南东南部、西南大部稻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800万亩次;大螟在江淮稻区呈发生面积扩大、程度加重态势;灰飞虱、稻苞虫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6500万亩次。

水稻病害:以稻瘟病、纹枯病为主,预计发生面积3.4亿亩次。其中,稻瘟病在西南、东北大部以及江南、华南稻区中等发生,局部老病区、感病品种上有大流行风险,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纹枯病在全国大部稻区偏重以上程度发生,发生面积1.9亿亩;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江南和长江中游等稻区有回升趋势,发生面积650万亩;稻曲病在长江中下游及西南、江南和东北部分稻区偏重流行,发生面积5000万亩;水稻白叶枯病、水稻恶苗病、水稻赤枯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发生面积3000万亩。

新闻链接

当前,中稻稻飞虱在西南南部和东部稻区百丛虫量一般1000~2000头,西南北部稻区500~1000头,江南稻区500头左右,长江下游稻区大多为近5年最高,沿江部分地区高于大发生的2005年。南方大部稻区田间褐飞虱比例高于常年,长江下游局部稻区已查见褐飞虱短翅型成虫,明显早于常年。稻纵卷叶螟在长江中下游稻区迁入量明显高于近年同期,安徽无为县局部为近10年罕见;田间虫卵量大部高于常年同期,亩幼虫量一般3000~9000头。随着华南、江南稻区早稻收割和虫源迁入,中晚稻田间“两迁”害虫虫量将进一步上升。二化螟在西南中北部、江南、长江中游等稻区亩残留虫量一般1000~2500头,与近年同期相当。当前,稻瘟病在西南、江南、东北部分稻区感病品种上扩展较快,局部田块出现了急性型病斑。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华南、江南、西南稻区发生点多面广,为中晚稻病害的发生提供了较充足的毒源。

青枯病要综防

近年来,作物细菌性青枯病的发生愈来愈重,该病是由茄科劳尔氏菌引发的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主要通过植株根部或茎部的伤口或次生根冠侵入。首先在皮层细胞间隙内繁殖生长,随后侵入木质部的维管束,之后便大量繁殖并迅速蔓延至全株。在生长中产生大量胞外多糖,堵塞维管束输导组织,从而引起植物严重失水至萎蔫死亡。一般白天萎蔫,早晚恢复;几天后自上而下枯萎,不可逆。叶色暗淡,呈青绿色,最后病株枯死。

土温低于20℃,病害发生较少,超过

20℃,病菌开始活动,土温25℃左右活动最盛,田间会出现发病高峰。病程进展迅速,严重的病株经7~8天即死亡。高温、高湿;多年连作,土壤偏酸;幼苗不壮,中耕伤根;低洼积水,控水过重,干湿不均的条件下,均易引起青枯病的发生。

防治该病害,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1.实施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1~2年。2.培育无病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能力。3.播种前多菌灵喷洒苗床,苗移栽前喷洒甲基硫菌灵。4.定植园土壤要深翻晒白,以往发病重的地块,进行土壤消毒。5.加强田间管理,灌溉要勤浇小水,防止大水漫灌,要平衡施肥。6.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病株要带出菜田外深埋或烧毁,在病株周围土壤撒石灰防止病害扩散。7.药剂防治:普遍认为采用化学防治青枯病的难度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专门的特效药。长期试验表明,普通化学药剂只能延迟青枯病的发病时间,而且药效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品种 稻瘟病 杀虫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