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委夜蛾是近年来危害夏玉米的新型重大害虫,大面积的适宜环境,极易造成暴发,对夏玉米生产影响极大。一般玉米田虫株率20%以上,严重地块可达30%~50%,个别田块甚至毁种。
一、发生特点。二点委夜蛾成虫有趋光性,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玉米下部叶背或土缝间,特别是麦秸下,飞翔高度1米左右,每次飞翔距离3~5米。6月上旬至7月初出现高峰期,成虫卵多散产于玉米苗基部和附近土壤,卵期3~5天。一头雌虫能产卵300~2000头,产卵量非常大,而且产卵期能持续1个月,时间非常长。产卵孵化出的幼虫在6月底至7月初危害夏播玉米幼苗,幼虫怕光,有假死性,触动虫体蜷缩成“C”字型。孵化后的幼虫躲在玉米根际还田的碎麦秸下或2~5厘米的表土层危害玉米苗,少则一株有虫1~5头,多则20头以上,在玉米3~5叶期蛀食玉米茎基部形成3~4毫米圆形或椭圆形孔洞,造成植株心叶萎蔫枯死;玉米8~10叶期,或咬食玉米主根和次生根,造成倒伏,严重者枯死。因此,6月底至7月初是防控的关键时期。
二、发生条件。二点委夜蛾成虫、幼虫喜欢隐蔽、潮湿的环境,近年来大面积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的麦田,田间秸秆残留量大,成为成虫隐蔽栖息、产卵的最佳环境,麦秸下潮湿的土表为二点委夜蛾卵的孵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幼虫也喜聚集藏匿于麦秸和麦糠下隐蔽处活动危害。二点委夜蛾在田间分布不均,麦秸麦糠覆盖密度大的地块和区域发生较重,即使同一块玉米田,没有麦秸麦糠覆盖的地方基本不遭受该虫危害,麦秸麦糠覆盖处有多头幼虫危害。因此,小麦机械收获,田间秸秆残留量大,是造成二点委夜蛾暴发危害夏玉米的关键。一般小雨天气多,土壤潮湿有利于二点委夜蛾成虫、幼虫的发生和卵孵化,虫害发生重。
三、防治方法。对于二点委夜蛾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麦收后要及时清除麦田内的麦秸、麦糠和杂草,或在玉米出苗后及时清除玉米苗基部麦秸、杂草等覆盖物,把覆盖在玉米垄中的麦糠麦秸全部清除到远离植株的玉米大行间并裸露出地面,有条件的把麦秸、麦糠和杂草清除田外。有效治理害虫发生的有利环境,让害虫没有栖息之地,是预防和减轻二点委夜蛾发生和危害的关键所在。一旦发生要及时用药剂防治。
1、灌根苗。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喷灌根苗,先将喷雾器喷头拧下,逐株顺茎喷灌药液,或用直喷头喷根茎部,药液量要大,保证玉米根际周围20cm左右的害虫藏匿的地方均能着药。为便于药剂能直接接触到二点委夜蛾,以先清理麦秸麦糠后再用药剂灌根,防治效果较好。
2、撒毒饵。亩用90%晶体敌百虫、或48%毒死蜱乳油500克兑水3~3.5千克喷拌4~5千克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上拌成毒饵,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根部。
3、撒毒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千克细土,于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基部。如果虫龄较大,可适当加大药量。
4、灌药。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1千克随水灌药,在浇地时灌入田中。
5、注意事项。喷施烟嘧磺隆除草剂的田块,使用的前7天和后7天避免使用毒死蜱、乙酰甲胺磷、敌敌畏、敌百虫等有机磷类农药防治,应改用菊酯类农药,以免玉米苗出现药害。
四、补救措施
对倒伏的大苗,一般不要毁苗,在积极进行除虫的同时,而应扶正培土,并及时追肥浇水,促进根系发育和复壮。
( 来源:山东科技报 作者:宁津县农业局 刘忠强 )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3-07-01/28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