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严防夏玉米病虫害


    6月中旬,笔者连续接到河北邢台、山东德州等地农药零售商和农户的电话,集中反映当前玉米田间发生的病虫害问题。经多地调研和多方面了解,今年在河北大部分春玉米种植区域,病虫害发生情况普遍,这会对夏玉米田间病虫害发生和用药有很大影响。
    当前,玉米田间主要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地区的玉米品种出现幼苗期叶部和茎部发红,如先玉335表现最为明显。二是在玉米4~5叶期,叶片出现淡淡的黄化现象,叶片近叶脉处伴有银白色点斑和条斑,部分严重的玉米心叶有扭曲状。
    第一个问题,幼苗期叶部和茎部发红的问题,在近两年属常见现象,为生理性病害。与温度、肥料和品种有密切关系,是由低温造成的磷元素吸收障碍,温度上来了,就会变好,特别严重的田地,可根据天气状况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
    对于当前玉米的第二个问题,从表现症状来看,属于典型的蓟马危害。6月中旬是蓟马成虫危害最严重时期,从今年玉米种植地区来看,蓟马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局部地区发生程度重。根据蓟马的发生规律,若7月份天气干旱,会加重夏玉米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传播病毒病的灰飞虱(引发粗缩病)也需要引起大家重视。
    近两年,玉米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病害如玉米的粗缩病、顶腐病;虫害有二点委夜蛾、蓟马、灰飞虱、玉米螟、粘虫。特别是去年玉米粘虫在吉林、辽宁部分地区、河北廊坊及安徽部分地区的暴发,给玉米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害。
    今年根据各地区所调查的玉米虫害情况,迹象表明玉米螟虫发生将会比去年晚3~5天,6月中旬至7月底,北方地区将进入第一代玉米螟危害期。根据今年北方雨水状况,适合粘虫发生,应警惕粘虫的再次暴发危害。近期黄淮、华北部分地区一代粘虫成虫盛发。河南孟州和永城、河北大名、河北栾城、北京延庆、内蒙古东南部、黑龙江南部等地区呈暴发趋势。
    综合今年春玉米蓟马的严重发生,及玉米螟虫和粘虫的调查预报,随着夏玉米种植提上日程,将考验夏玉米病虫害防治用药技术。
    由于近两年玉米粗缩病和顶腐病在部分地区呈现严重化,需加强对玉米蓟马、灰飞虱和蚜虫的防控。鉴于此情况,说明大多已包衣玉米种,所使用的种衣剂对上述虫害防控效果并不理想(注:大多采用克百威福美双种衣剂)。玉米的二次拌种可有效解决此问题。笔者公司经过两年玉米田间试验,二次拌种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福巧)拌种,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对蓟马、灰飞虱和蚜虫达到有效防控。由于虫害控制得当,玉米的粗缩病和顶腐病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对于二点委夜蛾的防治,可与玉米苗后除草剂一起进行防治,除草防虫一次用药。二点委夜蛾防治用药,经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心和植保所室内生测发现,高含量甲维盐、高效氯氟氢菊酯对二点委夜蛾毒性最高,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于使用烟嘧类苗后除草剂禁止与有磷类农药一起使用,用于防治二点委夜蛾,易造成药害。
    玉米螟和粘虫的防治,采取小喇叭口期用药,即玉米7~8叶期最好。对玉米心采取或喷雾或点灌方式进行防治。此时用药应抓住两点,第一根据虫情合理调整用药时期,第二防治用药采用持效期较长制剂。如甲维盐、氯虫苯甲酰按、氟啶脲等制剂。应注意粘虫用药,粘虫1~2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昼夜取食,但食量很小,啃食叶肉残留表皮,造成半透明的小条斑,此时是防治关键时期。对于迁飞暴发性粘虫,应多观察早发现,使用杀虫速度快的菊酯和有机磷类农药,避免造成在暴食期的粘虫一夜间吃光玉米茎叶,造成极大损失。
    总体来讲夏玉米病虫害防治本着三遍药,一是播种前拌种,二次包衣防虫防病;二是苗后除草带防虫;三是小喇叭口期用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粘虫 夏玉米 拌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