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种植葡萄已成为近年许多农村重点发展的高效农产业。葡萄具有结果早、产量高、营养丰富、口感好、收益快、经济效益好等特点。但由于大多农户管理粗放,重植轻管,对病害治理缺乏认知,导致葡萄产量低、品质差、商品率低。
1 我国葡萄病害综合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目前所发现的危害葡萄生产的病害种类超过40种,为害严重的在10种以上,如霜霉病、白腐病、黑症病、毛毯病、蔓割病、褐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等。上述病害除白粉病等少数病害之外,其发生原因均涉及多雨潮湿天气,葡萄病虫害的绿色防治方法此外,地势低洼、果园郁闭等因素也是导致葡萄病害发生的原因。
葡萄病害发生比较普遍的是扇叶病与卷叶病,非侵染性病害则多表现为缺铁黄叶病。其中,病害发生前期多为重复侵染幼嫩绿色组织为主的黑痘病及害果穗幼嫩的穗轴组织的穗轴褐枯病。两种病害普遍在葡萄开花前后发生并流行;病害发生中后期主要为害果实(多为近成熟期果实)的白腐病与炭疽病,造成大批葡萄“烂果”。另外,还有害成熟绿叶的褐斑病,及在8~9月间盛行的霜霉病;病害发生全程期主要为灰霉病,其在花期、幼果期及果实成熟期均可严重发生。
2 葡萄病害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2.1 严格植物检疫
预防葡萄病害的根本性方法是防止危险性病害进入未曾发生的新区。植物检疫是限制人为传播病害的重要技术措施。按照政府颁布的相关法规和条例,对种子、苗木、接穗、种条(包括进出口与国内地区间调运)进行严格现场或产地检疫。一旦发现带有病原及害虫的材料,应在病害到达新区前及时扑灭,或进入新区分散以前进行处理(如设立观察圃隔离观察),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为害区的扩大,禁止新的病、虫、杂草的传入与传出,以保障葡萄的生长及发展。
2.2 选择抗病品种
在选择葡萄品种时,应充分了解当地市场,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以及自己的经济、技术等条件,选择符合市场需求、商品价值较高的、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实验研究发现,抗病害品种间或种间杂交培育抗性较强的品种效果明显。如近年种植面积较大的抗病品种“康太”,就是从康拜尔自然芽变中选育出来;广受欢迎的巨峰群品种也是从日本引进的欧美杂交种的。
2.3 农业防治
2.3.1 保持果园清洁卫生。清洁工作在每年春秋季节集中进行。葡萄落叶后应结合冬季修剪,将剪下的枯枝叶,清除的架上病果、病叶,剥掉的蔓上老皮清扫干净,特别要注意清理白腐病、霜霉病及褐斑病等病害的病变部分,并进行集中烧毁或深埋,以防止再传播蔓延,减轻来年的危害。对北方地区的果园,要求在埋土防寒前将其清理完毕,再结合埋土防寒,将各种病残体(如病果及落叶)集中清理干净。
2.3.2 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葡萄架面枝叶过密,果穗留量过多,葡萄优质高产施肥技术使得葡萄树的通风透光较差,易发生病害。因此,要合理密植,及时修剪,改善架面通风透光条件。如及时绑蔓摘心与副梢处理,确保园内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通常离地面较近的果穗最先感病,可将接近地面的果穗用绳子适当高吊,防止病害。
2.3.3 科学施肥灌水。要保证葡萄的优质、高产,就必须科学地施肥,及时适量地灌水,以满足葡萄整个生长发育期对养分及水分的需要。施肥和灌水的时间及用量应根据葡萄具体生长发育的环境(如光照、土壤肥力等)决定。肥料一般选用有机肥或无机复合肥。对采用膜下滴灌的果园可将肥料溶水后通过滴灌系统定点施肥;对地势低洼的果园要注意排水防涝。
2.3.4 除草结合深翻施基肥。通过除草结合深翻的方式,将土壤表层病害埋入底层,下层土壤移到上面,以减少病害来源。深翻的同时应注意把植株根部附近土壤中的虫蛹、虫茧、幼虫翻出来,并集中杀死。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3/2012-11-02/278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