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勿让药害伤农民的心


□赵占周

近日,笔者在多地走访发现,药害事件频繁发生,给农民造成大量损失,同时容易造成纠纷导致“两败俱伤”。笔者认为,如何规避药害对作物生长的损害,成为当今影响作物增产增收的一大因素。

所谓药害是指由于农药的选择和使用不当造成作物出现生长异常甚至抑制、损害作物组织器官和新陈代谢,进而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现象。药害现象分为“显性药害”和“隐性药害”两大类。所谓显性药害,就是使用农药后短时间内,作物药害症状表现明显。隐性药害,则是作物药害的症状要经过较长时间缓慢表现出来,而且其表现往往容易被人忽视。

显性药害往往几天内就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具体症状有斑点、斑块、变形、变色、焦枯等,比较容易判断。隐性药害的表现时间要一个月左右甚至在后茬作物上才有所表现。具体有生长缓慢、株型小、畸形、引发其他病害混合发生等。近些年,随着除草剂的种类和使用面积的增加,隐性药害也越来越多。

有的显性药害表现较轻,作物在短时间之内可以恢复生长,比如乙氧氟草醚在大蒜生长期的药害大多是灼烧性枯死白斑,只要大蒜的生长点未受损,加以调理一般可以恢复生长。但如果把2,4-D丁酯类除草剂误用在蔬菜、棉花、花生等阔叶作物上,轻则叶片扭曲成鸡爪形,抑制作物生长,重则会使作物新陈代谢紊乱,造成严重减产或绝产。烟嘧磺隆类除草剂在玉米7叶后高温低湿环境下大剂量使用,一旦喷进玉米心里,特别容易造成叶片扭曲、黄化,植株矮化,甚至生长点腐烂。在阴霾的天气条件下大剂量喷洒植物较敏感的药剂后,如果第二天天气突然变晴升温,也容易出现灼伤性药斑。

套袋果树的果实上在成熟期前后出现的黑点、黑斑,俗称“黑屁股”,大多情况下是在幼果期喷洒的药剂种类或质量不合适,造成幼果果皮受伤,给一些寄生菌提供了侵入通道,在袋内阴湿的环境下病菌进一步扩展,最终在果面上形成黑色或褐色斑点。在小麦拔节后依然大剂量使用2,4-D丁酯,会造成小麦穗分化受到扰乱,小麦抽穗后往往出现扭曲畸形的麦穗。大剂量使用苯磺隆,对下茬的花生也会造成隐性药害,出现花生生长慢、根系不长等症状。有的农民往往准备两个喷雾器,一个专门喷杀虫剂、杀菌剂,另一个则专门喷除草剂,但却忽视了除草剂的选择性不同,这就特别容易造成在桶内的除草剂残留物导致其他作物出现药害的风险。

不少农药,尤其是除草剂,往往会对某类作物或作物的某一生育阶段,比如苗期、开花前或花芽(穗)分化期、幼果期,有较明显的敏感性。所以选择和使用农药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些问题。比如桃树对铜制剂、敌敌畏、敌百虫、乐果、杀扑磷等敏感,花生对苯磺隆、甲磺隆等磺酰脲类除草剂敏感,小麦对毒死蜱、莠去津敏感,瓜类对氟硅唑、丙环唑等敏感。一些劣质药剂也特别容易造成处于敏感时期的作物出现药害,比如在苹果、梨等果树幼果期喷洒含有高剂量硫磺、锰锌离子的劣质可湿性粉剂、乳油等杀菌剂,果皮上会出现药斑性药害。有的农民为了省工,有时候把本应分三桶水的药剂倒进一桶水里,容易使作物局部药剂过量导致药害产生。

规避药害的要领有三个:一是合理选择农药,尽量不选用容易对作物敏感的药剂种类;二是选择合适的天气条件使用农药,避开高温、干旱、高湿、低温、寡照或高光照时喷洒农药;三是严格按要求剂量和操作规程用药,准确计算使用剂量,分步化药稀释,注意喷雾质量,喷完除草剂以后马上用洗衣粉、肥皂等清洗喷雾器械等。

总之,经济、高效、简便、安全才是科学使用农药的根本。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除草剂 花生 小麦 剂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