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出苗后,受气候、土壤、生产条件或栽培技术等影响,往往会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弱苗。由于造成弱苗的原因不同,所以其形态特征也不一样,可根据"长相"推断诱因,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1、干旱弱苗。这种苗表现为分蘖出生缓慢,心叶短小,叶色灰绿,中下部叶片由下而上逐渐枯黄,根少而细,早晨叶尖吐水很少。对这种苗就立即浇水,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磷酸氢铵15公斤。
2、深播弱苗。由于播种太深,麦苗出土慢,地中茎长,叶鞘细长,叶片细瘦,分蘖迟迟不出,次生根少,而且出生较晚。这种弱苗主要是因为养分大都消耗在出土过程中,致使长势很弱。对这种苗应及早扒土清垄,再及时追肥,促使早发。
3、浅播弱苗。分蘖节离地面太近,根、蘖减少,植株黄弱,容易受冻枯死,对这种苗应结合中耕,壅土围根,使分蘖节处于地下3厘米左右,若采取客土覆盖,即以沙土盖粘、粘土盖沙为好。
4、缺氮弱苗。因土壤肥力较低,特别是氮肥缺乏、造成分蘖严重"缺位",已出现的分蘖生长也很慢。叶片窄而色淡,叶尖干枯,下部叶片逐渐变黄,次生根少。管理要点:每亩用尿素7-8公斤,或人粪尿600-700公斤,在行间沟施。
5、缺磷弱苗。植株瘦小,生长缓慢,叶尖发紫,而无光泽,尤以根系发育极差。对这种苗,应开沟施氮、磷混合肥料。
6、播量过大弱苗。幼苗期拥挤不堪,植株瘦弱、纤细。对这种苗,要先抓紧疏苗,特别是地头及田内的疙瘩苗要早疏。再结合浇水,追施少量氮磷速效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促使弱苗转壮。
7、晚播弱苗。由于播期较晚,积温不够,所以麦苗弱小,但叶色正,分蘖正常,只是生长缓慢,对这种苗应少浇水,多中耕,以提高地温,促苗生长。
8、板结弱苗。由于麦田板结少气,麦根弱且不下扎,麦叶黄短,分蘖不能按时出现,对这种苗先及时浇水,再深中耕,以破除僵硬层。
9、过湿弱苗。由于麦田低湿、透气不良,致使麦苗叶色淡、分蘖慢,严重时叶尖发白,根毛少且呈铁锈色。对这种苗,除事先挖沟排渍外,应中耕散墒,并施少量氮肥促使发苗。
10、盐碱弱苗。常出现成片的紫红色"小老苗",幼苗基部1-2片叶黄化干枯,严重时幼苗呈点片枯死。对这种苗,除应挖沟排渍外,还应用大水压盐,在重盐斑处也可用"打孔造筛"的方法灌水淋盐,并结合施用氮、磷肥,助苗生长。
11、肥害弱苗。对播前使用了大量的未腐熟的农家肥麦田,土壤上下层分离,麦苗缺水,尤其是草肥在腐熟过程中产生出大量的有毒物质影响根系生长,这些麦苗表现出生长慢、叶色黄、不分蘖的现象。对这种苗应立即沟施速效氮肥,结合浇水,踏实土壤,促其生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12-3-14/220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