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内蒙古:科技支撑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项目通过3年的实施,育成审定马铃薯新品种9个;开发新工艺、新材料49个;研制标准11项,其中5项在国家标准委员会立项,3项正在申请地方标准;挖掘和利用含优异基因的种质资源132份、建立专用马铃薯多基因定向聚合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制高产优质多抗育种材料22份;在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方面攻破技术3项;培养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8人,培训技术人员和企业人员10024人,建立了试验基地、中试线、示范点55个(条);种薯生产技术推广面积77万亩,技术辐射面积254.9万亩;规模化生产技术示范146.8万亩,小农户栽培技术示范户35171户,面积93.3万亩;取得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21.24亿元,为提高我区马铃薯的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产业发展提供前沿创新成果和技术支撑。

马铃薯业界的专家们为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他们认为,国家应把马铃薯列入粮食直补范围。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大国,马铃薯是世界头号非谷类粮食作物,对世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我国的土豆种植面积占世界1/4,产量占1/5,可谓小土豆大产业。目前,国家还没有将马铃薯列入粮食直补范围,鉴于马铃薯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以及产业本身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应将马铃薯列入粮食直补范围,推动马铃薯这一朝阳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内蒙古也要加大马铃薯良种补贴力度,相应降低农民使用脱毒种薯的开支,同时,通过科技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脱毒种薯的认识,加大脱毒种薯的应用,从生产方式上得到根本性转变。

此外,专家们认为,应鼓励和补贴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一位业内人士介绍,马铃薯科学贮藏,既可调节市场供求,均衡上市,又可增值20%—30%。综合分析内蒙古马铃薯生产种植情况和加工现状,建议分层次补贴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即分贮藏能力30-100吨、100-200吨、200吨以上3个层次进行补贴,随贮藏能力增加,补贴标准逐渐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如今在包头市达茂旗,滴灌、旱地覆膜、大型指针式喷灌、太阳能滴灌等各种新科技,对于农民不再陌生,它们已经成为农民种植马铃薯的依靠,致富增收的法宝。

农民张明元说,过去他们对旱地覆膜马铃薯的种植并不认可,科技人员在他们这里种植了实验田,在去年大旱的年景下,按传统种植的马铃薯几乎绝收,可覆了膜的马铃薯每亩依然能收五六百元,这让他看到了希望,增添了信心,今年他将60多亩旱地全部覆了膜,好的收获让他对科学种植马铃薯充满了信心。

马铃薯界的专家们也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心愿:“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发挥地区优势,内蒙古有能力建成全国最大、最好的马铃薯生产和深加工基地。”

发展还需再跨越

无论是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还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马铃薯的市场“蛋糕”实在是太诱人了。

从鲜食薯种培育到生产、流通、加工协调发展,内蒙古马铃薯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完善。一项项措施显示着自治区政府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决心和气魄,而科技注入产业升级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在科技部和自治区政府重大项目合力支持下,自治区科技厅将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力度,重点在新品种选育及不同种植模式标准化高产栽培集成技术;储藏运输技术及物流配送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和产品加工转化技术3个层面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

目前,在平台建设上,我区建有国际马铃薯繁育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国家薯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内蒙古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农牧科学院生物技术实验室、内蒙古作物栽培改良实验室、内蒙古牧草与特色作物实验室、呼伦贝尔脱毒马铃薯种薯产业化基地5个自治区级研发平台。在团队建设上,我区也已组成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马铃薯繁育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研发主体,企业作为技术集成示范主体的产学研团队。这些都是科技注入产业升级,让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变成强势产业的保障。

创新谋划产业升级,发展还需再跨越。在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蓝图中,科技支撑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力争通过5—10年时间,选育新品种5—10个;种薯高效低成本繁育、检测、推广技术4—5套;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8— 10套;马钤薯精深加工转化配套技术2—3套;储藏物流技术2—3套;种植面积1200万亩,平均单产达1250公斤/亩,年产鲜薯1500万吨左右;种薯普及率70%以上;加工企业转化达350万吨;种植产值增加100亿元以上: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真正把内蒙古的马铃薯产业链拉长拓宽,把内蒙古的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品种 粮食 转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