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食用菌原种与栽培种培养期间的检查


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菌种的生产和栽培因此在培养期间要经常检查,以及时淘汰劣质菌种体和污染的个体,特别要注意防止出现隐形污染的菌种。原种接种后3~5d内进行第一次检查,表面长满之前进行第二次检查,菌种长至瓶肩下至瓶或菌袋的1/2时进行第三次检查,当多数菌种长至近满时进行第四次检查。经四次检查后一切都正常的原种才能用于下一级菌种的生产。栽培种应在接种后菌丝长至料深1cm左右进行第一次检查,长至1/3~1/2深度进行第二次检查,长满之前进行第三次检查。原种和栽培种培养期间主要检查以下内容,一是萌发是否正常,原种和栽培种进行第一次检查时,发现萌发缓慢或菌丝细弱者,及时拣出;二是有无污染,在各次检查中,有无污染都需仔细检查,特别是原种和栽培种未长满表面之前,要仔细检查,以免污染菌落被食用菌菌丝遮盖,使污染菌种未挑出,影响以后生产;三是活力和生长势,各次检查中,菌种的活力和生长势主要表现在菌丝的粗细、浓密程度、洁白度、整齐度等,要及时拣出菌丝细弱、稀疏、苍白无力、边缘生长带不健壮不整齐的个体。
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卢曙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原种 食用菌 农业技术推广 种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