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水稻钻心虫无公害防治技术


钻心虫是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俗称。
  二化螟在湖南省各县、市都有分布,近年,湘东南发生重于湘西北。二化螟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茭白、玉米、甘蔗、芦苇及其他禾本科杂草。越冬后部分幼虫能侵入蚕豆、油菜、小麦等。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危害,造成枯鞘和枯心苗;在孕穗期、抽穗期危害,造成枯孕穗和白穗;在灌浆期、乳熟期危害,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二化螟在湖南一般年份发生3代,但近几年湘南地区发生不完全或完全4代。以幼虫在稻根、稻草、茭白等处越冬。一般5~6月第1代蛾盛发,7月第2代蛾盛发,8~9月第3代蛾盛发。
  三化螟是湖南省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三化螟寄主单一,只危害水稻。一般在水稻苗期危害,造成枯心苗;在孕穗期危害,造成枯孕穗;在抽穗期危害,造成白穗。一般发生完全4代。以幼虫在稻根内越冬。越冬级虫在4月开始化蛹,螟蛾盛发期第1代在5月,第2代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第3代在8月,第4代在9月中下旬。螟蛾有趋光和喜欢在多肥、嫩绿的稻田里产卵的习性。一般自10月气温下降后,幼虫逐渐转入稻茎基部越冬。
  防治钻心虫可采用以下技术。
  一是农业防治。
  拔除白穗。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造成白穗的第3、第4代三化螟幼虫,一般是准备过冬的幼虫,这时白穗明显,容易寻找,幼虫还停留在稻株的上部,齐根拔除或剪除白穗株,可消灭一部分虫源。
  齐泥割稻。晚稻收割时,齐泥割稻可减少虫源和破坏螟虫的越冬场所。
  稻草处理。稻草中有许多螟虫残留,如留在稻田里或田埂上,则第二年可作为有效虫源。因此,晚稻收割后要及时将稻草移走,或将其烧毁。种茭白的地区,冬季要齐泥割除茭白遗株,集中处理。早稻草随割随挑,不得长时间摆放在田埂上,以减少2代二化螟虫源;早稻二化螟白穗率超过1%的稻草不能还田,以免残虫直接危害晚稻。
  灌水灭蛹。在越冬代螟虫蛹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灌水淹没稻根,能淹死大部分幼虫和蛹;在第1代二化螟化蛹初期(查到有个别幼虫化蛹时)灌浅水,使其提高化蛹部位,再在化蛹高峰期(查到半数幼虫化蛹时)灌深水3~4天,能淹死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可减少第2代的发生量。
  二是物理防治。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蛾。从4月下旬开始,在稻田中每隔150米左右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在每代螟虫化蛾期,每天晚上7点开灯,早晨7点关灯,可有效杀死螟蛾。
  三是化学防治。防治螟虫应掌握“准、狠、省”的原则。准是指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适时用药,不得过早或过迟施药。一般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狠是指抓住重点,保质保量认真施药。对于二化螟,要狠治第1代;对于三化螟,要狠治第2代。省就是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目前防治螟虫可每亩用5%锐劲特悬浮剂30~4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20~150毫升、15%和邦微乳剂100~120毫升对水45公斤喷雾。采用化学防治时,田间应保持3~5厘米深的水层,让其自然落干。
提供:何可佳(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李一平(省植保植检站副站长)
摘自:《湖南科技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二化螟 白穗 水稻 三化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