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晋城市新农合“惠民工程”运行10年纪实


        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市建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有3098个,拥有病床8574张,卫生人员12000人,与2002年相比,医疗卫生机构增长1.5倍,病床数增长37%,卫生人员数增长52%。

        统计资料还显示,至当年末,全市婴儿死亡率7.94‰,比2002年的12.02‰下降33.4‰;新生儿死亡率6.22‰,比2002年的8.33‰下降25.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80‰,比2002年的14.62‰下降39.8‰;孕产妇死亡率26.47/10万,比2002年的71.7/10万下降45.23/10万。

        ……

        一组组数据,彰显了我市合“惠民工程”运行10年来,犹如温暖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在广大农民心中荡起幸福的涟漪。

        应保尽保 改善民生

        市经济开发区郝匠新区47岁的邱补居2008年因为脑出血左半身一直处于麻木状态,经常住院、吃药使这个经济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2005年社区为居民统一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缴纳了费用,这样一来生病住院、买药一共花费了4万多元,合就报销了近2万元,为家里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党的政策就是好,咱农民看病都能报销了。”谈起自己治病的经历,邱补居的脸上挂满了感激之情。

        “小病拖,大病扛,重病才往医院送”是过去农民得病后的真实写照。那时候,农民生病即使住院病还没好就嚷着要出院。合制度的建立,让农民享受着和城市人一样的看病报销制度。2003年,我市首先在泽州县开始试点,随着受惠群众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参加到了“合”的队伍中,试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据统计,我市“合”实施10年来,全市累计有1160.3184万人参加合,共有1022.85万余人次得到合门诊和住院医药费用减免补偿。截止到今年7月底,全市住院农民达到72404人次,门诊达到1454814人次,平均人均补偿达到2875元。各级医院努力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合管理经办机构优化报销程序,参合农民在县域统筹区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和部分省、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直接补偿,并完成了784个卫生所的基本建设,为全市2245个行政村配备了医疗基本设备和电脑,减少群众往返,基本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重病不出县”,实实在在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标准增加 水平提高

        “住院补偿从2003年最初的55%提高到目前90%,个人报销的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到今年的10万元。”

        记者了解到,针对农村居民患重大疾病后医疗费用高,经济困难的实际情况,2011年我市启动了提高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对0岁—14岁患有儿童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肺动脉狭窄四个病种,及农村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6个病种实施手术治疗,并且在省级定点医疗机构限价收费,住院后由合按住院包干总费用70%报销,并由民政医疗救助资金按住院包干总费用的20%进行救助。此外,为了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正常顺产分娩定额补偿也有原来的300元提高到今年的500元,加上国家对农村孕妇的分娩补助,农村孕产妇在县乡两级正常分娩基本免费,确保了母子平安,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也有了明显下降。

        完善政策 加强监管

        取消市内就医转诊制度;对个人缴费工作结束后出生的婴儿从2008年始实行合并一个封顶线随母或随父参合;鉴于儿童住院费用低,减去封顶线后补偿偏低的问题;鉴于尿毒症几天透析一次和癌症放疗病人一天放疗几分钟一般不住院的特点,实行了这两种病人门诊票据等同住院报销政策;根据部分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的特点,积极探索将部分慢性病进行定额的补偿制度;根据上年门诊统筹结余部分基金,确定不同的人群进行体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存在的问题 重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