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犹如一股新风吹来,在我省新闻战线激荡波澜。这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在新闻工作中认真落实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生动体现。
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和活水。只有到了一线,才能听到百姓的心里话;只有俯下身、弯下腰,才能深切体会和感受百姓情怀;只有深入群众“接地气”,才能“抓活鱼”、出精品、创佳作。新闻工作者应深深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我们“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就是要融入群众,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就是要与群众心连心,关心群众冷暖疾苦;就是要说群众听得懂的话,写群众喜欢看的文章。
从今天起,本报开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下设“民情调研”、“挂职记者手记”、“记者在基层”3个子栏目,推出来自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的报道。敬请关注。
蓝图
要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医保制度,逐步提高参保人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
摘自《湖南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纲要》
群山叠翠,碧空如洗。坐落在湖南南大门、毗邻广东的蓝山县美如其名。除了风景,让农民群众觉得更美的,是家门口看病不再贵了。
看病贵,一直是困扰农民的一大难题。8月16日至18日,记者来到蓝山县,作了一番探访。
烈日炎炎,蓝山县各乡镇卫生院一改往日门庭冷落的境况,业务就如同天气一般红火。各个卫生院门口都挂着大幅标语:10元看门诊,100元住院。
8月18日,在县城附近的竹管寺中心卫生院9病室13床,记者见到了竹市镇向荣村66岁的邓兰菊。“现在100元‘包干'了,我想找医生好好治治,住院治疗不用担心钱,真像做梦样的。”她告诉记者,老胃病10来年了,从没住过院,这次下决心好好治一治。
让邓兰菊觉得像做梦样的新政策,是县里今年推出的“10+100”就医新模式。用她的话说,就是在乡镇卫生院看门诊只需自付10元,住院自付100元,其余合“买单”。
蓝山试点为民减负1100万元
在偏僻的新圩镇中心卫生院5病室10床,记者见到了正在输液的李六红老人。今年81岁的李六红是新圩镇新圩村7组村民,因胃病、胆囊炎、风湿等疾病缠身,是新圩中心卫生院的“老病号”,80岁的老伴胡必言在一旁告诉记者,去年住院6次,除去报销费用,还自掏了8000多元,高昂的医药费让老两口很不安心,病情稍有好转就急着出院了。
“现在好了,每次住院只交100块钱,其他都不用管了,真是天大的好事啊。”胡大爷说,8月16日,因胆囊炎发作,老伴又住进了卫生院,这是今年第5次住院了,不用再担心钱是否带够了,也不用仔细对照着报销目录算哪些要自掏腰包。“5月份住了25天,花了2300多元,出院就掏了100块钱,以前那些复杂的报销程序也都没了。”老人直夸这是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实惠。
10元看门诊,100元住院,这近似于免费医疗的惠民政策,农合资金能否承受?
“我们是结合全县卫生院近3年的门诊人数、住院人数和费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后的医疗费用进行了预算,今年1月试点,3月份全县推广的。”蓝山县负责同志向记者介绍。
蓝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今年总筹资7500万元,比去年增加3000万元。全县共预算今年卫生院门诊20万人次,补偿资金600万元;预算住院1万人次,补偿资金700万元。8月17日,记者在蓝山县卫生局的统计报表上看到:1至7月,全县门诊10.1万人次,补偿资金240万元;住院6032人次,补偿资金348万元。实践证明,费用没有突破预算,“10+100”模式是可行而有效的。更让人惊喜的是,如今门诊次均费用33.5元,比去年减少38元;住院人均费用650元,比去年减少238元。今年1至7月,费用下降和补偿增加共为老百姓减少医疗费用1100万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11-08-24/15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