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南频道8月17日讯 郑州日报报道:“看病吃药能报销,孩子学费不用掏;想买东西超市挑,门口就能乘公交;无柴无煤心不慌,沼气一拧饭菜香。”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是近两年的“热门”,新型社区里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昨日,在新郑市薛店镇格大张村,村民陈金红用流行在村里的“顺口溜”向记者夸赞,新社区让她和家人活得像城里人一样。
在该村,记者看到红瓦小洋楼错落有致,社区道路宽阔整洁。另外,村里还开设了农民剧院、图书室、篮球场等,随处可见居民们享受畅享社区新生活的场景。格大张村只是新郑实施新型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把新型社区建设当做“火车头”,按照“先策划后规划、先包装土地后经营土地、先政府主导后市场运作、先安置农民后转移农民”的原则,设立城乡规划专项经费,对全市所有行政村免费进行规划,成功将现有 309个行政村整合为146个行政村。此举,不仅推动了城乡要素配置集约化、投资建设集中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区域发展集群化,还积极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实现了农民向居民、村委向居委、村庄向社区的“三大转变”。
这其中,“大手笔规划”是该市加快实施新型社区建设的最大亮点。该市因地制宜,高标准编制完成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三规合一”和城镇规划全覆盖。科学的规划不仅确保了新型社区顺利建设,也刺激了农产业发展。据统计,该市目前共整理出土地7818亩,使得一大批涉农产业企业迅速在宽松环境中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 家、省级达到9家、郑州市级达到32家,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7个。
在具体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新郑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把中心城区、龙湖宜居教育城等经济和产业基础较好的乡镇、街道作为新型社区建设的试点,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设新型社区。同时,出台合村并城(镇)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新型社区建设安置补偿办法等一批加快新型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新社区公益服务做到“五有”:即有办公用房、有学校、有幼儿园、有医疗卫生室、有警务室;商业用地做到 “两个不低于”:即城市新型社区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不低于15%,城镇新型社区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不低于10%;配套服务设施做到“四齐全”,即公厕、垃圾中转站、停车场、游园广场配套设施齐全,以确保新型社区建设的车轮“跑不偏”,沿着正道健康向前。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11-08-17/150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