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取得新成效


  安徽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合”)工作自2008年实现“全省覆盖”以来,初步实现了“住院有保障、门诊有补偿、看病花钱少、报销很方便”的四大目标,参合农民满意率持续上升。

  一、补偿方案进一步完善,参合农民更加受益

  一是住院待遇提高。2010年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150元,参合率上升到96%,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平均达到46%。其中,在乡镇卫生院达到63%、在县级医院达到52%、在县外达到39%,对大病实行“分费用段保底补偿”,使万元以上的大病住院报销比例都超过了40%,封顶限额提高到8~10万元(高于国家规定的农民人均收入6倍的标准)。

  二是门诊统筹全省推广。100%的县(市、区)开展了门诊统筹,在85%的村卫生室开展门诊统筹,门诊报销以户为单位受益率达100%,报销比例达到30%。

  三是慢性病保障范围扩大。对20种常见慢性病门诊费用按50%报销,同时还对9种特殊的慢性病大额门诊费用,直接比照住院补偿政策报销,明显减轻慢性病家庭的经济负担。

  四是儿童大病保障全省推行。在全国率先开展对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救治保障试点,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省,病种数量扩大到18种(国家要求不少于6个病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净报销比例提高到70%、白血病净报销比例提高到90%。

  五是残疾人保障待遇更加倾斜。将贫困残疾人装备助听器和假肢的费用纳入合报销,提高了贫困精神病人的住院报销比例,还拟将9大类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合住院和门诊报销范围,减轻农村贫困残疾家庭的疾病经济负担。

  二、合管理信息系统发挥作用

  安徽省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全面建成了覆盖全省各级合经办机构、连接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的信息网络系统。目前,全省承担住院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100%实现了与合信息系统联网对接,80%的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实现了与合信息系统联网对接,对提高合服务效率和监管效果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是实现了网络直视下实时监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省级医院到村卫生室)的治疗和收费情况。二是网络即时审核费用清单,病人出院立即结算,当场拿到报销款。医院与县级合经办机构通过网上结算,即时回付医院垫付的资金。三是各类业务数据能够自动生成汇总,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横到边、纵到底”的联网系统,为参合农民使用“IC”卡就诊住院提供了必需的技术条件,为民政医疗救助信息系统、资金存放银行的银联系统、农民电子健康档案网络化准备了良好的技术对接平台。

  三、省内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异地就医即时结报是方便参合农民报销的重大举措,是医改的重点内容之一。2008年下半年起,安徽省开展省、市级医院即时结报试点。目前,全省所有的定点医疗机构都能实现网络即时结报。过去,参合病人出院后带着发票回当地申请报销,要等2个月才能拿到报销款。现在,在省内任何定点医院住院出院,只需要2分钟即可办完报销结算手续。

  四、积极改革创新,完善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探索合与城镇居民医保并轨。长丰、宁国、石台等8个县把城镇居民医保和合进行整合,统一管理,统一筹资标准、统一报销待遇,实现了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完全公平,避免了重复参保、重复报销,减轻了居民负担、降低了行政成本,减少了财政不必要的重复支出。

  二是推进农业人口较少的市辖区实行合市级统筹。淮北、淮南、蚌埠、铜陵等市将市辖区合集中到市级统筹,增强了基金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加强对市级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三是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在全省县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开展“按病种付费”(每所医院不少于10个病种)和“总额预算管理”试点(先从市级医院开始,逐步向省级医院延伸),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2010~2012),实现支付方式的根本转变。在合理补偿定点医疗机构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参合患者的补偿待遇。

  四是多措并举、严格监管,确保合基金安全运行。通过合信息系统网络可以查询验证病人在省内医院住院的基本信息,有效防范了假发票套取合基金的可能性。同时,完善了医疗费用审核报销的岗位责任制,重点加强对大额费用票据和参合病人在省外住院费用票据的审核和复核。定期点名通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费用上涨情况。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重复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