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群众把这次医改的特点概括为:疾病预防政府管,小病基层低收费,大病住院有保险。无病早预防,有病早发现,小病早治疗。
群众得到的实惠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达到154元,住院病人政策内报销比例已达 60%左右。近24%的合县(市、区)开展了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及时治疗可终生受益。据12个省(区)统计,目前有1352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获得救治,补偿总费用2206.31万元,其中180人还获得了医疗救助。有150名白血病患儿得到救治,已补偿医药费用114万元。一般合可以报销70%左右,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还可补助20%的医疗费,大大减轻了这些农民家庭的负担。此外,通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群众基本用药负担得到减轻,出现了“两降两升”(门诊和住院费用下降,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上升)的可喜现象。通过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许多地区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大大缓解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通过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越来越重视医疗安全、服务质量、控制成本、提高效率,通过满足患者需求,患者满意率大大提高。同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已经累计为将近50万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复明手术,为4000多万15岁以下儿童补种了乙肝疫苗等。
记者:“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卫生投入情况怎样?今后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张茅:“十一五”期间是中央财政投入卫生事业力度最大的时期。2006年至2009年,中央财政合计安排卫生事业资金1852.9亿元。医改启动以来,按照规定,政府将在3年内投入8500亿元,截至目前政府已经投入5000亿元,并且近年来正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加大卫生投入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投入包括医疗保障制度、合的建立,也包括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解决了许多过去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政府、社会、个人三者负担的医疗费用在趋势上有了变化。2009年与2005年相比,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从 17.93%增加到27.23%,社会卫生支出比重从29.87%增加到34.57%,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从52.21%下降到38.19%。从国际水平来看,个人负担一般比较合理的水平是在30%以下、政府和社会负担在70%以上。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确定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使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一方面,要继续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包括合、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支付制度改革和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来控制合理医疗费用,使总体费用不至于过快增长。我们也希望保持个人承担比例下降的趋势,如果在“十二五”末能够达到30%甚至30%以下,对于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将会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当然,这还要靠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
记者:“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将会实现怎样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群众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下一个5年结束的时候,您希望他们的感受发生怎样的变化?
张茅:“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将坚持“一个目标”(就是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突出“一个重点”(就是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核心就是以改革促发展。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全体居民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民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具体而言:第一,围绕医改任务,突出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包括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等。第二,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出发,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第三,针对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与健康问题,组织实施国民健康行动计划。第四,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10-12-01/148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