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固发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进展。在各项惠及13亿人健康福祉的卫生政策推动下,我国正在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大步迈进。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回顾过去,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未来5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又将实现怎样的发展?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
记者:您认为这5年医疗卫生事业最突出的发展成就是什么?请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卫生事业作一个总体评价。
张茅:“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从现在看,“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相关目标能够完成。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7.7 /10万下降到2009年的31.9/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19.0‰下降到2009年的13.8‰,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总体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有些地区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十一五”期间有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我们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2009年4月份开始到现在,已有一年半时间。目前看来,医改各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取得积极进展。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参保超过12亿人,其中参合农民已经达到了8.32亿人,覆盖率达到了95.9%以上,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今年2月以来,全国30%以上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开始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目前正向60%稳步推进。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中央安排资金200亿元支持建设近1000个县级医院、4700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善基层就医条件。1091家三级医院与2184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培养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的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朝着均等化的目标迈进。各地基本落实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直接惠及亿万家庭。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进展。中央今年确定了鞍山等16个城市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各省(区、市)相应确定了北京等31个城市为省级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改革运行平稳、开局良好。
此外,“十一五”期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央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58.4亿元,支持近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其中县级医院近2000个、乡镇卫生院23000个、村卫生室200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82个、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16个。900所城市三级医院与2200所县级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
调查显示,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显著改善,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08年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地区住院率为 6.8%,比2003年增加近一倍;两周新发病例未就诊比例为37%,比2003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城市和农村两周患病因经济困难未就诊比例比2003 年分别下降13个和8个百分点,因经济困难原因出院分别下降53.0%和67.3%。
“十一五”期间医疗卫生事业的显著成绩和良好发展的态势,为“十二五”期间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们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次医改和以前的改革相比,您觉得有哪些特点和亮点?医改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实惠?
张茅:这一次医改是在深刻总结以往卫生改革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其最大特点是:以坚持公益性为深化改革的主线,致力于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这是我国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创新。其最大亮点是: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工作重点,明确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四大体系”。这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卫生改革发展的方向。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10-12-01/148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