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河南农民看病最高可报6万 明年实施个人缴30元


  昨日,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中医管理局联合下发《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2010年版)》,从明年起,我省合将为7600万农民朋友带来更多的实惠。记者约请省卫生厅农村卫生处处长王耀平对我省明年的合政策进行解读。

  门诊报销制度三年全省覆盖

  我们现在施行的合制度,基本上有这样三种模式:大病统筹+门诊家庭账户、大病统筹+门诊家庭账户+门诊统筹、大病统筹+门诊统筹。这里所说的大病统筹,通俗地说就是住院费用;门诊家庭账户,就是农民每人每年缴纳的20元钱,全部打入到农民家庭账户上。农民在乡村卫生院看门诊吃药就用这些钱,用完了结。

  大病统筹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农民积极性很高。但是,门诊家庭账户还是一种低级的筹集模式,起不到“互助、共济”的作用。为扩大我省合的受益面,提高合基金使用效益,我省将逐步在全省推行“大病统筹+门诊统筹”的补偿模式。

  那么,什么是门诊统筹呢?简单地说,就是门诊报销制度。如明年农民缴纳的30元钱,不再划入到农民家庭账户上,而是像大病统筹一样,把钱都凑到“老伙” 里。农民一旦有病到乡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看病,就可以每次按照30%~40%的比例进行报销,农民一年最多可以报销门诊费用60元,较原来的家庭账户 “自己的钱自己用”,农民可以多用一倍的钱。

  据介绍,我省要求从明年开始,各省辖市将在继续完善住院统筹、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的基础上,选择2~3个县(市、区)开展门诊统筹试点,原则上是省政府确定的医改试点县(市、区)要全面实行门诊统筹,以往实行“门诊统筹+家庭账户”相结合的县(市、区),2010年要全面过渡为门诊统筹模式,2011年进一步扩大门诊统筹覆盖范围,力争到2012年全省所有开展合的县(市、区),全部实行门诊统筹。

  起付线有变化儿童降低一半

  设置起付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进门线”,目的就是尽量减少患者住院治疗,鼓励门诊治疗。起付线设置不同标准,就是为了有效地分流病人、控制费用。

  原来,我省设置的起付线,乡级为100元,县级为200~300元,县级以上为500~800元。就是说,患者住院治疗,在乡级卫生院,自己要支付100元,剩余的费用由合按照比例报销。明年,起付线进行了微调:即乡级仍为100元,县级为300元、市级为600元、省级为800元。新增加了在省外医疗机构住院的补偿范围,即在省外医疗机构住院的,费用起付线为1000元。

  明年起,报销比例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原来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为70%,县级为60%,省、市级和外省为40%。明年调整为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例为70%,县级为60%左右。省、市级和外省的比例提高,由原来的40%提高到50%。

  补偿方案特别提出,对于在儿科住院的,报销起付线在规定的同级定点医疗机构报销起付线的基础上再降低50%。

  封顶线提一倍由3万元提至6万元

  我省部分县于2003年实行合试点,当时的封顶线为1万元,后来提高到3万元。但是农民很多都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关键原因就是农民得了大病,搞得倾家荡产。结合农民的实际,我省在明年的合统筹补偿方案中提出,综合考虑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和大额医疗费用负担等因素,合理设置封顶线,农民自己支付30元,原则上当年实际获得的统筹补偿金额(包括门诊慢性病病种补偿)累计计算,应不低于6万元。

  完善直补办法争取全省“一证通”

  农民对合一个比较集中的意见就是报销手续太繁琐,在市里住院,还得回乡里报销,有时候跑几趟还报销不了。我省积极完善补偿办法,从2005年实现了县级医疗机构“当地出院、当地报销”,2006年实现了市级医疗机构“当地出院、当地报销”。明年,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直补办法,逐步开展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直补。从明年开始,全省统一省、市级合定点医疗住院报销的起付线、补偿比例、报销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范围目录,为农民“手里持一合证,全省所有医疗机构都能出院即报销”打下基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相结合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