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农村大学生为何大多沉淀在高等教育“中下层”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今年1月初,温总理的这番话,使得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早在2005年,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生郭书君就在其撰写的《我国农村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中指出,1999年到2003年农村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4%增长到2.7%,城市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从7.7%增长到26.5%。虽然都在增长,但城乡比值由1999年的5.5倍上升到 2003年的9.8倍,差距逐步拉大。

        耐人寻味的是,不久前,教育部学生司本专科处副处长苟人民指出,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89年至2008年,我国高校农村新生的比例逐年上升——从1989年的43.4%到2003年的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再到2005年达到53%。

        但他同时表示,“农村考生报名、录取占相应总数的比例,均未达到同期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自然比例;农村考生的高考录取率,也从未达到同年的总录取率水平。这些都真实反映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

        可见,农村学生在高等院校中所占比例虽然在增大,甚至超过了城市学生,但农村学生高等教育入学率却被城市学生远远甩在后面。更令人尴尬的是,重点高校中的农村学生比例下降了。

        南开大学近3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农村新生比例为30%,2007年这一数据为25%,2008年为24%,下降趋势明显。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近几年的统计则显示,农村新生比例最高时也不超过1/3。

        时评家殷建光认为,“农村大学生比例逐年降低”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这个信号预示着“四大危机”:我国高等教育的铜臭危机、我国高中教育政策中的应试教育危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知识贫乏危机以及知识形象衰弱危机。

        尽管农村考生和城市考生均在高考的平台上竞争,但由于城市的优厚待遇和环境,使得大量教学资源流向城市。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郑新蓉教授,在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农村考生目前大多沉淀在高等教育的“中下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是“高等教育前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的投入差异带来的。

        教育部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全国农村小学、初中教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68.8%和69.2%,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农村难以吸收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得农村考生在高考中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存在,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购买力远低于城市家庭,加上近年来高校收费越来越高,已有一些农村家长选择让孩子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此同时,当下就业形式趋紧与求职成本的提高,也让农村学生雪上加霜,产生了“上大学到底值不值”的疑惑。

        2006年8月2日,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秘书长涂猛透露,据青基会调查,60%以上的农村学生在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不能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而回乡务农或外出打工。

        甚至有人指出:“现在教育不但没有起到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的作用,反而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公而加深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

        对于如何解决农村大学生读书贵、读书难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曾建议,一是适度控制高校扩招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这样学生既花费少,又就业快,应防止大量把职校升格为高职院校的倾向。二是降低高校收费,高校收费占教育的成本应在35%以下,也就是一年不超过 3000元。三是国家财政对西部地区教育事业采取倾斜政策。这样既可解决部分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可解决西部地区师资短缺大量使用代课老师的矛盾。四是政府有关部门对长期无法就业的大学生应心中有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流动就业机制,避免他们用非所学,用非所长,造成人才浪费。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 数据 沉淀 义务教育阶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