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海南农村留守孩子的日记:爸妈什么时候能回来


        有一种奉献叫留守

  图/文 海南日报记者 王 军

  热闹的村子一下子空了。

  “热闹”的时候是春节。外出打工的人原本就是村里的“强势群体”,春节回村时,自然给全村带来很高的人气。

  “空了”是在春节后,如现在,原因很简单——“能打工的都出去打工了”,不能外出打工的是一些孩子、老人、妇女,还有极少数自愿留下的“强势群体”。

      这是一封海南农村留守孩子写下的日记:

  “从我记事起,就很少与他们(父母)见面,每次看到别的小孩在父母怀里撒娇,我的鼻子总是酸酸的,多希望父母能陪在我的身边,哪怕是我犯了错,我情愿他们骂我,甚至拿着棍棒来‘修理’我。但是,我不愿意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也不愿呆在那空荡荡的家。

  我问爷爷: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爷爷总是说:“你爸妈辛苦赚钱供你读书,等你考上大学,他们就回家。”

  听了这话,我努力学习,上次期中考试全年级第十名,班主任跟我说,只要继续努力,考上重点学校没问题。我想,考上重点又有什么用,我还是看不到爸爸、妈妈!

  去年6月,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0-5周岁农村留守幼儿占全国农村同龄儿童比例为30.46%。农村留守幼儿隔代监护最为常见,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留守男童比例为37.38%,女童比例则更高一点,为38.73%。在单亲监护中,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比例高于和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男童和母亲单独留守或者和母亲及祖父母一起留守的比例为42.1%,女童相应的比例为40.03%,和父亲单独留守或者和父亲及祖父母一起留守的比例很小。

  《报告》显示,有33%15至17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初中毕业以后也开始外出打工。

  2006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并专门召开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强调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要求全社会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维权工作。2007年7月,全国妇联发出《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推进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建立和健全。

  留在村里,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对于儿童,他们没有行为自主能力,留守全是遵从父母的意志;对于妇女来说,看家、守田、照顾老小成了必须独自承担的责任;对于老人,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留在村里,客观上也是一种奉献。一种对社会发展的奉献,对城市建设的奉献,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的奉献。我们一时无法用科学的数据衡量这种奉献,但是,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如下假设而推断:

  如果村里的儿童全部随父母进城,在城市里享受着公办教育,城里的学校会不会被挤掉教室的大门?

  如果村里的妇女全都随着丈夫进城,本就紧张的城市住房的屋檐下会不会躲着大批“农村人”?

  如果村里的老人全都随儿女进城,众多的老人不时横穿马路,城市道路的行车速度是否会受到影响?

  从以上角度出发,关爱农村留守人员,是所有国民的责任;关爱农村留守人员,首先要从城里人做起。

  (南海网-海南日报 王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