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调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为何突出


  近年来,由于城乡教育发展失衡严重,全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年龄老化严重;学历起点低,职后学历达标能力难达标;教师职称高级少,初、中级多;教非所学现象普遍,部分学科开课困难。有关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应立即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农村中小学对教师的吸引力,积极为农村教师队伍输送后备力量,加大农村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避免5年后自然减员将达到高峰时有可能出现的断层现象,进而影响农村青少年的受教育水平。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补充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江汉大学教授高双桂等人以22省区的47个县为调查样本,调查了解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流失严重、补充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以武汉市7个郊区的农村学校2005年区域内教师流动为例,调出534人,总数远远大于调入的119人,而且调出的基本是30岁至40岁之间的骨干教师。

  进一步分析调出人员的结构及其去向则发现,调出人员基本上是30至40岁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流向主要是本市中心城区的重点中小学。偏僻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现象较为普遍,教师队伍的流动呈现出向上流动的现象,一般表现为从村小到中心小学、从一般初中到重点初中、从一般高中到重点高中流动,基本上没有反向流动。一些优秀的年轻教师层层"提拔"到高一级的学校任教,初中则从小学抽走青年教师。

  单向流动的结果是最需要师资的地方最先被抽血,一是从农村流向县城,流向发达城市;二是小学教师流向初中,初中教师流向高中;三是从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从办学条件差、待遇差的学校流向办学条件和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学校,从而使农村教师一部分老化,一部分又过于年轻化,特别是初中。如武汉市新洲区旧街镇初级中学近3年流失教师11人,2002年初三班主任全部流失,从2003年起,学校连续3届语文教研组长基本流失,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的同时,教师队伍补充不够,1998年后未分配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到该校任教。

  调查显示,在样本涉及的22个省份的553所农村小学中,每年新补充的教师总共只有200多人,而在215所农村中学中,由高校毕业新补充的教师每年每个学校平均1人。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局的一份调查表明:全市农村小学有专任教师10834人,40岁以下的4227人,占总数的39%,40岁以上的6607人,占总数比例高达61%。

  由于农村学校教师补充不足,农村学校教师流失严重,导致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年龄老化严重;学历起点低,职后学历达标能力难达标;教师职称高级少,初、中级多;教非所学现象普遍,部分学科开课困难。

  --工作负担重、收入低,职业认同感差成农村教师流动主因。调查数据表明,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月工资收入在800元至1500元之间的占了多数,月工资收入在1500以上所占的比例很少,在35岁以下的教师中月收入800元以下的占到了30%以上,甚至还有月工资仅有200元的中学教师。

  低工资影响着教师的情绪,农村小学教师不管哪个年龄段均有60%以上对工资待遇不满意,年龄越小对工资待遇不满意的程度越大;其次,年龄大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大、感觉吃力,而年轻的较多对工作环境不满意。

  更令人担忧的是,过低的工资待遇和过重的教学负担形成强烈反差。调查显示,农村小学教师认为工作压力的来源依次是:教学任务重、社会期望、体制改革、课程改革、升学压力,其中有60.83%的45岁以上的小学教师认为压力是教学任务重,50.67%的25岁以下的小学教师的压力是社会期望。教师是一个育人的职业,需要智慧、激情和爱心,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但是在农村教师中,有相当多的人对自己职业少了那份自豪、执着和热爱,"职业认同"感不高。从对农村中学教师的调查可以看到,45岁以下的教师中有高达65%以上的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当教师,45岁以上的教师也有53%以上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当教师,各年龄段仅有20%左右的教师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当教师。

  --加强立法与监督,完善和创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高双桂等人认为,目前农村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加强立法与监督,并完善和创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村中小学 连续 数据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