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记者最近在苏北农村采访时发现,很多农村家庭已经连续多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没加入的人家微乎其微。但许多农民反映合作医疗制度还要完善,以切实帮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位姓赵的农户反映,他父亲去年得了脑溢血,医疗费1.6万元,报销2000多元。“我父亲有慢性病,必须经常挂水。要想报销,必须住院。我们不敢住县医院,因为只要住进去,每次都要花三五千元,承受不起。去年我经常把他送到县医院门诊治疗,花费也在100元到200元,门诊报销的比率却非常低。”
“久病成良医,今年我自己找药店批发挂水的药,价格就便宜很多。同样的药,县医院价格怎么就那么高?上个星期的挂水,我批发到手药价40多元,而在县医院门诊,要160多元!如果住院,加上床位费和护理费,没有200元肯定不行。你算算,200元按照大概30%的比例,只能报销60元,自己至少出140元。到县医院住院,说能报销,反而花得多,让人不理解。”
他说:“国家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我们欢迎。报销比例低,那是国家现在还不富裕,我们心里有数。但是,最希望国家政策在下面执行不打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保大病为主,初衷是解决农村日益突出的看大病难。但从不少乡镇看,严重影响农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多为常见病、多发病,即农民眼里的小病。农民对日常小病往往自己随便买药吃或硬拖,久而久之,小病拖成大病,等到住院治疗的时候,常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为此,一些在农村行医多年的医生认为,合的完善,可以结合过去赤脚医生模式,注重疾病防治,把有限的资源用在预防上,提高农村人口的健康素质。
他们建议,考虑到目前必须提高合参保率以及缴费水平低的现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仍然要以保大病为主。但是从长远看,随着农民认同感增强,最好能兼顾“保大病”与“防小病”,特别是提高“小病”的报销比率。同时可推出因报销比率不同而不等的筹资额度,允许农民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和收入情况选择。此外,可降低起付线,并进一步简化报销程序,提高农民健康的保障水平。 本报记者周静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7-11-06/143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