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莱芜"均等化"保障体制覆盖城乡


  本报讯 (记者于洪光王腾飞通讯员光远)“今年,我们以城乡保障均等化、一体化为目标,按照‘城乡一体、全面覆盖,低点起步、逐步提高’的原则,进行了保障体系、保障制度、保障均等和市场运作‘四大’创新,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救助、教育、文体、环境、安全、权益等‘十大’民生保障体系。”采访中,山东省莱芜市委书记于建成向记者坦陈。

  据悉,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居民保障权益不对等、制度不衔接、标准不统一,特别是农民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保障待遇和福利。在建设村背景下,建立城乡均等的民生保障体系,是当前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据此,莱芜探索建立健全了“十大”保障体系,使其涵盖了关系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

  莱芜市副市长刘建良介绍,“四大”创新的基本内涵是,创新“十大”保障体系,实现了整体保障和系统保障。在基本生活上,完善了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就业保障体系和济困救助体系;在精神文化上,完善了覆盖城乡的优质教育保障体系和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在公共安全上,完善了覆盖城乡的环境保护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在政治生活上,完善了覆盖城乡的民主权益保障体系。

  创新民生保障制度,建立了保障长效机制。比如,在养老保障上,建立了“政府引导、财政补贴、自愿参保、个人缴费”的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就业保障上,完善了政府“资助创业、免费培训、赠送公益岗位”的就业保障制度;在困难群体救助上,建立了“基础救助和专项救助相结合、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制度。同时,建立健全了教育、文体、环保、公共安全等保障制度。

  创新“均等化”保障体制,实现了人人享有保障权。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把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农民工、低保户等城镇和农村居民统筹考虑,统一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民生保障城乡“全覆盖”。城市和乡村相互借鉴,实现社会保障有机衔接。农村借鉴城市保障办法,解决农民保障缺失问题;城市借鉴农村保障方法,解决城镇居民保障不均衡问题。比如,借鉴“合”,针对10.2万城镇非从业人员“空档群体”,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共同推进、互为补充、有机衔接的城乡医疗保障体系。

  创新市场化运行机制,实行政府主导与企业运作相结合。比如,在养老保障基金管理上,改变“政府包揽”做法,委托莱芜人寿保险公司进行管理和运作。刘建良介绍:“涉及17万人的1.3亿元养老基金,如果政府直接管理和发放,需要一个约50人的专门机构,每年运转经费需要200多万元。委托企业管理,每年只需20多万元,实现了政府减负、百姓满意、企业受益三方共赢。”

  据了解,莱芜“十大”保障体系的实施,使城乡居民广泛受益。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2%,“合”参加率达88%,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率先在全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困难救助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71%。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相结合 建立健全 群体 缺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