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聚焦返乡青壮年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人,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基础和保障。”培育职业农民,重点要培育谁?笔者认为,必须把目光聚焦于35岁到50岁打工回乡的青壮年农民。

  为什么要聚焦外出打工回乡的青壮年农民

  35岁到50岁回乡青壮年农民,这一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见多识广、观念新。35岁到50岁这部分打工回乡的青壮年农民,通常经过多年城市或发达地区打工的浸润,工业化、市场化、组织化理念已经深入骨髓,观念具有了颠覆性改变,回到农村已不再甘心做一亩三分地、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追求十分迫切。

  有家有口,责任感强。35岁以上年龄,已经承担起家庭的重责,在职业选择上逐渐务实,看重的不再只是职业外表的光鲜,而是职业的收入、对子女老人的照顾和各种各样实实在在的东西。在性格上也已经成熟,不再追求生活上的热热闹闹,相互攀比的动机减少,能够耐得住寂寞。农业作为与土地紧密联系、需要单独作业的产业,更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人。

  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资金是困扰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经过在城市多年的打拼,35岁以上回乡的青壮年农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有效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家庭农场或经营其它产业。

  熟悉农业农村,有较长时期服务农业。回乡青年熟悉农业农村,与当地农民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比外来人口务农更宜于水土相符。在熟人社会的农村,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另外,从事农业没有法定退休年龄,只要身体好、素质高就一样能当好职业农民,外出打工农民即使50岁回乡,也可以在农业领域再干20年。

  外出打工青年回流农村已经初步显现。如贵州省毕节市是典型的山区、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已经有约5%的外出打工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就业,约3%领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创办了农业小微企业。

  为什么部分青壮年农民选择回乡

  常理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农民一窝蜂进城打工,根本在于城市是经济、文化的“高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挣钱容易;城市文化发达,生活现代,可以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物质和精神追求。但是,大家都往“高处”走,“高处”的人多了,环境就拥挤,人多、车多、房价高,生活就不那么方便了,劳动力需要赡养的人口如老人孩子进来就更不易。相对处于“低处”的农村,由于大量人口流向城市,村庄空心了,人口减少了,空气清新了。物以稀为贵,劳动力价格上来了,“低处”也显得不那么低了,自然有人就想回来了。

  年轻人家庭没负担,了无牵挂,充满了对繁华世界的憧憬、创业致富的追求、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城市的就业机遇、经济文化、政治的繁荣,自然是希望的高处,是人生的首选。到了35岁以上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加重;性格已趋于成熟,对职业和居所的选择已渐务实,对高处的看法也在改变,当然因个体情况不同有差别。小部分在城市已经打下了一片天地,有房有车有事业,自然愿意在城市继续干下去;一部分仍然在城市彷徨和求索,寻找新的致富机会;也有一部分厌倦了城市环境拥挤、居无定所、骨肉分离甚至遭人白眼的生活,看到农村农业的新机遇,愿意回到农村寻找新的事业。

  过去农民离乡进城,主要因为农村人口众多,土地规模小,经营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上不去。现在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大批农民转移进城,为集中流转土地、扩大经营规模留下了空间;农业政策扶持力度大,减少了经营成本,提升了农业效益,回乡青年农民适度经营农业完全可能得到体面的收入。

  只要城乡的大门打开着,只要城乡统筹的方略保持不变,农民仍会大批进城,但是,也有不少农民选择回乡创业。

  怎样培育回乡青壮年农民成为职业农民

  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的培育力度,使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一是要有职业农民成长壮大的环境;二是要有回乡青壮年农民接受教育、提高技能的条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规模小 农业生产 其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