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金秀瑶族自治县桐木镇街心广场上飘来阵阵歌声,台上农民歌手高声献唱,台下来赶“招聘大集”的农民群众和招工人员欢呼鼓掌。这是来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服务农民工就业“春风行动”,103家企业和7000多农民群众在这里“双选”。
在热闹红火的活动现场,来自该县长垌乡的瑶族妹子韦敏受到几家茶企的“热情追捧”,一家本地茶企甚至为她开出月薪5000元的“高薪”。韦敏的“魅力”源于她手中的一张《茶艺培训证》,这是当地人社部门正规茶艺培训的证明。韦敏告诉记者,参加培训的20多名姐妹们都找到了好工作,这张培训证成了她就业的“金钥匙”。在武宣“春风行动”的招聘现场,来自该县三里镇古立村的蓝丽萍也有她的“金钥匙”。常年在广东电子制造厂打工的蓝丽萍在当地人社部门牵线下,与广东中山一家电子厂签订了月薪6000元的合同。蓝丽萍不无骄傲地说:“我们可是名牌农民工,在广东制衣业和电子制造行业,只要说是武宣人,立马成为优秀人力资源。”
韦敏、蓝丽萍能“高薪”就业,得益于该市针对性的农民工培训项目。市人社局党组书记蔡学军介绍,该局服务农民工就业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在各地开展“春风行动”时牵手企业,为农民群众提供就业平台;另一方面是通过针对性就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的劳动力质量,打造区域性劳务用工品牌。
地处美丽大瑶山的金秀盛产野生红茶,去年起,该县人社部门开展260多场旅游餐饮服务人员培训,为3000多名农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如今在来宾、柳州旅游时,不时可见“瑶仔、瑶妹”的身影。
在武宣县,有关部门致力于基层培训。他们请来制衣行业、电子制造行业等各种“土专家”“打工能人”深入各乡镇村屯为农民群众讲述打工经历,开展免费培训。系统培训使武宣制衣行业、电子制造行业的务工农民受到用工企业的青睐。
象州是广西桑蚕业发展基地,大批江浙、本地企业在象州投资建厂,产业工人空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象州县人社部门走村串户发传单,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就业,同时,先后开展700多场种桑、养蚕,服装剪裁、设计等专业培训,惠及1.8万多农民。浙江华家丝绸公司象州分公司总经理樊文华说,企业刚落户象州时,找政府解决困难主要是“要人”,如今象州有了丰富的丝绸业人力资源,用工不愁了。有了就业平台,象州人乐于在家门口就业:2012年该县缫丝工人工资每月1200元到1500元,2013年涨到2000元到3000元,象州丝绸企业培养出许多人才,许多江浙企业也纷纷到象州来“挖墙脚”。
据来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数据显示,该市有131万农村劳动力,29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实现就业转移6.9万人,其中有3.3万人通过各种培训成功转型成为“产业工人”。随着城镇化和新就业形势发展,预计未来3年还将有10万到15万来宾农民工外出务工,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他们在文化、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建设,打造地区“名牌”劳动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4-03-05/13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