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民工群体幸福感,是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晴雨表。“五一”劳动节前夕,一份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工众网联合发布的调研成果显示,在全国20个主要用工城市中,泉州农民工幸福感居于榜首。“最具幸福感”,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泉州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在增强农民工幸福感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高幸福感从何而来?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从“就业有保证、精神有寄托、生活有帮扶、权益有保障、事业有发展”五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泉州,一座民营经济的活力之城,就业机会多如恒河之沙。
在这里,遍地开花的民营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以年增10万的速度吸纳了200多万名外来务工人员。2009年,中国社科院发布《城市竞争力蓝皮书》,首次列出中国城市就业率排名,泉州以98.83%位居第一;2011年,泉州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2%,连续12年全省最低。即便在金融海啸肆虐的日子,泉州知名企业也无一倒闭。可以说,泉州经济的坚挺,是就业充分稳定的最大保证。
不仅如此,多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视就业为民生之本、企业命脉,出台一系列政策,在就业保障上下足力气。去年,市政府在《泉州晚报》刊登加强企业用工服务“17项确保”公开承诺;今年,又以“对账单”形式逐项盘点,并开展进一步提升企业用工服务水平专项行动。
企业招工 政府帮忙
2月底,在西南最大的劳务市场——昆明市南坝劳务市场,35家泉州知名企业一字排开。宣传单上的“17项确保”,被争相传阅。
“相比其他地区,泉企提供的待遇更优越,而且招聘团由分管副市长带队,用工承诺有政府信用担保,如同一面‘金字招牌’,让我们心里有底,不怕被骗。”转了一圈后,23岁的云南昭通人郑友最终选择一家泉企达成求职意向。
近年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省外劳务市场驻点招聘”、“校企合作”、“村企对接”等,更直接地引进外来务工人员。去年,我市外地劳务输入约五六万人次。今年截至3月中旬,已输入3万多人次。市总工会在全国率先发起东西部城际间工会就业维权联盟活动,已和92个城市签订联盟协议,开展劳务协作。
就业维权 精心护航
泉州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保障,不仅在招工口号中唱响,也落实在用工环节的点点滴滴;率先建立失业预警和裁员报告制度,对被裁员工一律实行免费就业服务。
春节前夕,泉州台商投资区一家儿童用品公司想减员增效。计划一出,在员工中引起轩然大波。
被裁员的70名工人大多来自外地,失业就意味着生活没了保障,普遍有焦虑和抵触情绪。眼看一场风波即将爆发,生产总监吴强找到了企业职工服务站,请区总工会介入协调。经过调解,劳资双方面对面协商,结果皆大欢喜:留下的员工被分流到其他生产线;不能留下的,企业按保底工资标准,多付一个月工资,工会还帮忙联系同类缺工企业求职。采访中,员工们对处理结果十分满意,“我们相信,在泉州可以安安心心地工作,有这样的工会组织在,员工的利益绝对有保障。”
求职市场 永不落幕
一幅为外来工、本地劳动者和企业描绘的“就业路线图”,正日益便捷、清晰。
除发放《就业政策明白卡》、“就业信息帮你忙”宣传册外,今年,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还计划选择就业服务工作条件较好的50个乡镇(街道)或社区,各设立1台就业服务自助终端机;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网站及“12580空中招聘”热线,持续发布企业用工需求信息;举办100场以上劳务招聘会;搭建“泉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超市”,每天发布近百家企业上万个岗位信息,每周更新,免费为企业和求职者服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2-05-14/13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