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广西让农民工逐步享受公共服务


  核心阅读

  是进城?还是留乡?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城乡二元化壁垒未完全打破,农村居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面临进退两难的抉择。近年来,广西坚持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战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村镇产业集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让农民留在家乡能够安居乐业,进入城市可以体面地生活。

  进城和留乡农民的幸福生活

  几年前,平果县旧城镇同利村的覃安荣与众多新生代农民工一样,揣着进城安居的梦想,携妻带女来到县城打工。2008年,他申购买上了一套政府特供的廉价房,终于梦圆。

  小区离上班的地方很近,超市、菜场等配套完善,还有8岁的女儿就在附近的小学念书。

  覃安荣所在的龙江新城小区,80%为本县籍人员,其余均来自四川、贵州、重庆、云南等省市和广西其他县市。

  近年来,平果县投资近2亿元,专门为到平果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建起了2658套廉价“特供房”。进城务工人员买房,不受户籍限制,吸引了大批农村居民到县城安家创业。

  与覃安荣不同,过去在城里打工的钟付强却选择了回农村发展。

  钟付强是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陂耀村人。近年来,政府对陂耀村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建设。钟付强欣喜地看到,平整的水泥路延伸到家门口,村里还建设起了文化公园、图书室、灯光球场、舞台等文娱设施。去年“五一”前,村里还通了直达玉林市的公交车。“城里人有的,我们村里人也有!”

  统筹城乡发展的有益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镇化快速推进,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较突出,城乡发展差距还很明显。

  为让进城农民能幸福生活,广西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条件政策,将外来农民工纳入当地城镇住房建设规划和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的保障范围。通过建立和完善土地、社保、就业、教育、医疗保险、卫生服务等保障体系,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

  留乡农民也得到实惠。近年来,广西实施全区性的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充分整合了各种资源和涉农资金,在农村实施村庄规划、房屋外立面改造、道路硬化、垃圾池、卫生院、图书室等34类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促进公共财政、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先进生产力和现代文明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和传播。

  在此基础上,还突出产业带动,实施特色名镇名村建设。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吴伟权说,从2011年起,广西用5年时间先期培育60个左右在工贸产业、生态(农业)、旅游产业、文化特色等方面有优势的村、镇,扶持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引导产业项目集聚发展,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强农村经济内生动力。

  2011年,广西启动村镇规划集中行动,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确定村庄和产业布局,统筹规划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村镇规划建设依法管理、有序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在南宁、玉林、桂林、柳州、百色、钦州等市,通过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设,促进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措施以及就业、社保、社会管理等实现城乡统一、均等、合理配套,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

  随着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广西农村经济得到了快步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逐步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011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增长率比城镇居民多1.5个百分点。其中,农民人均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收入为903元,比上年增长了40.2%。

  有了产业支撑,留乡农民可以就近创业就业,“空心村”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以玉林市为例,政府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利用龙头企业让农民留在农村工作、创业,玉林正由“劳务输出大市”变成了“劳务输入大市”,外出打工潮变成了回乡就业创业潮。

  在农村,钟付强不仅有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还能到离家不远的企业上班。“以前出去打工,不能照顾家里,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打工领钱,下班后还能干家里的活,既增加了收入,还可以兼顾老人和小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传播 项目建设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