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合肥大建设成农民工就业“大餐”


  元宵节一过,新年就算过完了,民工短缺状况又在一些城市显现出来,不过在合肥“大建设”的战场上,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愿意留在合肥干活,而合肥市及附近区域的打工者也将“就近就业”作为一项长期选择。昨日,记者经过深入走访,了解到今年大建设依然对很多农民工存在着较强的就业吸引力。

 “我在合肥很吃香的呢”

  早在2007年6月中旬,江苏人老黄跟着亲戚来到了合肥,“当时常年在外打工亲戚告诉我合肥开始大建设了,就业机会一定会变多,于是我们就一起过来了。”过去的四五年给老黄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原来在家附近打零工,收入很不稳定,没想到来合肥之后,像我这种技术工种很受欢迎,有的老板为了争取我还开出了高工资,人也都挺好的。”

  老黄平时的工作量是每天9小时,由于女儿结婚需要陪嫁,他便在休息的时候接了些零散的私活,“如果已经完成了分配的任务,老板是允许我们找一些额外收入的。私活很好找,尤其在工地赶工程和快过年的时候,价格都是按天计算的,我现在每个月工资比在江苏的时候还多了800元-1000元,很满足了。”老黄的辛苦工作没有白费,在不久前女儿新婚的时候,他送了小两口一辆私家轿车。“车不算贵,但是我家邻居们都挺羡慕的,女儿也很高兴,外出打工不就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来自六安霍邱县的胡家安也是深深感受到了大建设的发展潜力,今年是他到合肥的第六年。“之前在县城开过电焊用品商店,经营失败了便到合肥寻找就业机会,在这凭电焊技术找工作挺容易的,住宿条件不错,最重要的是还没有出现过拖欠工资不给的情况。近几年盖楼的、修路的、修桥的都在变多,这样一来工作的可选择性也跟着增强了,今年我将会继续呆在合肥干活。”

  “家门口干活我很知足”

  不论身在何处,家永远是外出务工者心里的牵挂。过去三年在上海打工的肥东人杜明一年最多只能回一次家,“老婆孩子都在老家呢,孩子才上小学三年级,我老婆一个人要照顾孩子和两位老人实在不容易,但是没有办法,我要出来赚钱养家的。”2010年春节由于工地放假迟,他没能买到回家的车票,“当时很难过,都一年没见家人了,平时工地很忙,没有空余的时间让我回家看看他们。”

  春节还没过完,杜明就开始联系工作了。“今年村里有些人打算不去外地了,我想了想也决定和他们一起在合肥待着,早点找工作,成功机会大点。”这两天他已经开始在瑶海区一家工地上当起了管道安装工,“家人知道我在合肥找到了工作都很激动,终于可以在农忙的时候帮帮忙了,工地现在还对我们进行专业培训呢。”杜明还笑着表示,过日子得精打细算,“合肥的消费水平比上海低些,这样算来每个月还能省下一小笔生活费,我可以给儿子多买点好吃的。”

  今年已经55岁同样来自肥东的老罗也是个恋家的人,老罗原来是工厂工人,后来厂倒闭了就到外地打工贴补家用。“我儿子劝我年龄大了,就别再往外跑了,所以我在去年下半年就回到了合肥工作”,“最主要是离家近啊,现在和儿子住一起,闲时带带孙子,感觉很知足了。”

  延伸阅读

  数年农民工增长了约四十万

  昨日,合肥市建筑事务管理处有关专家表示,依据2011年合肥地区建筑行业务工人员统计,在去年年中时,约有五十万农民工在合肥市工作,比大建设之前大约要多了近四十万人。据了解,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合肥地区外出打工的人员。业内人士指出,近几年火热进行中的大建设确实吸引了很多外地劳务人员来肥,也成功留住了一批曾经在外打工的合肥人。

  “安徽省是个劳务输出大省,但省会合肥却属于劳务输入型城市,这跟正在进行的大建设有很大的关系。”该专家介绍说,“这几年本地出去的农民工不多,那些仍在外打工的人的情况一般是已经和当地的大型建筑企业签了合同,建立了稳定的雇佣关系。”

  一谈到农民工更愿意留在合肥的现象,承包工程的王老板很是感慨:“我手下的工人多来自六安、肥西、阜阳等地方,前几年每年春节后干活的人数量都不够,耽误了一些项目的进度,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损失。现在好了,工人们都愿意稳定地跟着我做工程,他们可以拿到比较满意的薪水,我也完成了我的承包任务,这可以算是双赢了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劳务输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