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完善农民工就业政策加快构建城乡平等就业制度


  (三)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对农民工覆盖面小、效果差

  职业培训和教育对农民工就业、成长和整个经济发展都是带根本性的因素。近年农民工技能培训有进展,但总体规模较小,质量较差。六成以上农民工外出前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有些培训对就业帮助不大。进城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期望通过培训学到技能,但得到的培训机会少,或因超时劳动、经济困难,不可能参加培训。农民工技能水平整体偏低,严重影响了他们就业的稳定性和收入增长。

  问题主要出在培训教育体制上:一是与农民转移就业和进城农民工的培训需求相比,政府投入偏少。二是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体制转变滞后,难以适应市场,没有体现农民工的主体性。沿袭传统的政府主导培训模式,缺乏与市场需求的沟通,农民缺乏选择权。培训管理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导致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比较滞后,培训内容更新缓慢,管理纵向分割影响了产学的横向结合。管办不分,监管存在漏洞,违法乱纪现象屡禁不止,影响了政府投入的效果。公办、民办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秩序还有待形成。三是受二元体制影响,城市尚未很好将农民工纳入培训服务体系。四是企业作为培训主体,多是对农民工重使用轻培训,或只使用不培训。

  三、 完善就业政策、加快构建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的建议

  根据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十二五”时期要继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和进城农民工稳定就业,把提升农民工就业技能作为关键,把改善劳资关系和平等获得劳动报酬作为重点,夯实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

  (一)继续把扩大农民非农就业放在突出位置,促进进城农民工稳定就业

  一是产业、企业发展政策要密切联系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顾及和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进城农民工稳定就业的现实要求。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均衡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创新,稳定和提高就业吸纳能力;积极发展服务业,既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也推动家政等传统服务业的细分和升级,适应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培育就业新的增长点;从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经营和技术创新、流通、金融服务、财税制度、协作组织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为中小企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与大型骨干企业共同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二是城镇发展政策要增强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及保障农民工稳定就业的能力。发展城市群,巩固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加强区域规划的协调作用,通过产业政策引导,促进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支撑的城市群发展。加快城市群内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服务水平和居住质量,减轻大城市资源环境过载压力,形成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小城镇产业分工协作、人口均衡分布、经济错位发展和社会共同进步的协调发展局面。大中城市特别是中等或中大城市要继续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和条件,提高就业质量,保护农民工自谋职业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吸纳农民工的重要场所。大力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抓住产业转移有利时机,促进特色产业、优势项目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加强区域市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发展旅游服务业,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和集中。

  三是区域发展政策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多渠道转移。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要通过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和积极发展服务业,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外出务工就业;中西部地区要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以政策和服务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向县域流动,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运销、服务,为农民就近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在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实施优惠措施,扶持农民、返乡农民工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四是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和覆盖农民工的公共就业服务,发展城乡一体的就业信息化服务。推进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登记系统,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制度,推进城乡就业服务的信息对接和跨地区就业服务的信息对接,鼓励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多方服务的合作,加强政府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合理流动的指导作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基础设施建设 缺失 多渠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