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完善农民工就业政策加快构建城乡平等就业制度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收入,就业制度

  一、 进城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是收入增长

  据2010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7省市6232名农民工的调查,农民工不满意的方面,首先是收入水平,其次是居住、社会保险,再次是医疗、子女教育、培训等。农民工最希望政府做什么?首先是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在做出回答的农民工中占66.3%;其次是改善社会保险、提供保障住房,分别占36.3%和29.9%;再次是改善医疗条件、工作环境、子女教育等。农民工不满意和期望解决的问题,居于首位的都是收入问题,前3项中2项是劳动权益问题。改善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和劳动条件已成为农民工关注的一个焦点。

  同期共青团中央组织各省进行的调查,也印证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劳动收入问题的突出关注。他们的调查进一步表明,劳动收入问题主要是:农民工工资相对于城镇职工偏低,且工资以外的收入很少;相对于劳动强度、超长劳动时间来说收入偏低;相对于企业盈利与发展,农民工收入偏低;相对于城市物价和生活成本上升,收入偏低;相对于在城镇的生存发展需要,收入缺乏保障。劳动收入问题反映了农民工对收入提高、生活改善的共同期待。综上所述,农民工收入问题涉及作为收入之源的就业、劳动用工方式、劳资关系、二元体制等多种因素,而收入分配、劳动权益和是否形成平等就业制度是实质内容。在融入城市的进程中,一份有保障的职业和获得合理劳动报酬、有稳定的收入,是农民工最基本的需要。

  二、 农民工转移就业、平等就业及收入增长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已取得巨大成效,但也面临需深入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48%的从业人员已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工成为城镇非农产业和常住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仍处于农村人口比重大、区域和城乡差距大,就业压力大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时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还要继续,面对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进城农民工仍有个稳定就业问题。二是适应农民工进城,国家不断调整政策、推进改革,取消进城就业限制,按照以人为本、公平对待原则,推进权益维护、公共服务和培训,已建立起较完整的政策体系,但城乡二元体制仍影响农民工获得平等劳动待遇。形成平等就业制度,实现有尊严的劳动和收入不断增长,仍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城镇就业市场已普遍对农民工开放,但对农民工转移就业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仍不够健全

  一是农民工主要就业于城市,但有些城市往往仅考虑本地户籍人口的就业,外来农民工只是从经济发展需要角度间接考虑的因素。农民进城就业仍存在城市某些工作岗位只招用本地户口人员的限制。一些地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很少考虑农民工的就业,或为发展国际化都市,提出要把已就业的所谓“低素质”的农民工挤出去。二是农民工主要就业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方面的发展支持政策仍显薄弱。国家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而相关金融组织结构、信贷制度上的问题还有待解决。面对产业的地区转移,一些地区只是想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如何支持劳动密集产业向县域转移,更有一些问题要解决。三是不发达地区农村中年为主的富余劳动力就业,有赖于县域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农民及回乡农民工创业,相关支持政策仍需完善。四是就业服务不适应农民工的需要。就业服务信息化程度低,乡镇就业服务十分薄弱,相关政策和用工信息难以及时传递到农民手中。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对农民工免费服务,但沿袭过去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就业服务模式,主要是组织招聘洽谈会或登记介绍,一般等待时间长、花费大,不适应农民工的需求。

  (二)农民工劳动权益缺失,距离平等获得劳动报酬尚远

  这是当前农民工未能实现平等就业的核心问题。平等就业制度包含三层内容:一是就业市场准入上实现劳动者平等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现已基本实现。二是平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涉及工资、福利和劳动管理制度,包括工资报酬、劳动保护条件、社会保险,休息休假、节假日补贴等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的这些权利严重缺失,已成为他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劳资纠纷、社会冲突集中发生的领域。三是平等就业的延伸层面实现劳动者平等获得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权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基础设施建设 缺失 多渠道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