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幸福城阳 就业先行


  夏末的青岛细雨绵绵。绵绵的细雨不仅滋润了花草树木,也滋润了每个外来务工者的心田。8月29日,笔者走进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北部人力资源市场,宽敞的求职大厅与热闹的求职场面映入笔者的眼帘。

  “在城阳打工,我们心里很踏实,感觉很幸福。”从江苏连云港来城阳求职的务工者王振龙这样说道。

  就业管理无缝隙

  城阳区打破劳动力资源城乡二元结构的管理模式,建立了统一的劳动力资源电子信息档案和动态数据库,突出抓好农村劳动力调查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待遇状态、流动去向以及求职意向等信息录入数据库并不断更新完善,同时,强化对农民就业失业的实名制服务。

  “今年起,我们开始着力打造充分就业城区,计划用3年的时间,在动态消除 ‘零就业家庭’的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实现法定适龄劳动力 90%以上就业的既定目标。”该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们在青岛市率先建立了社区就业工作 ‘一库七账’,即: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社区居民就业状况台账、工作目标台账、公益性岗位台账、就业援助台账、技能培训台账、创业扶持台账和意见反馈台账,从而使我们对社区基层的就业状况更加清晰和把握,做到了失业人员底数清、家庭状况清、技能文化清、年龄结构清、就业需求清、再就业去向清。”

  同时,该区还定期走访企业采集用工岗位,通过招聘会、网站、村务公开栏等及时发布岗位招工信息,随时组织劳资双方面对面洽谈,并在全省率先组建了覆盖城乡的社区 (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建立了区、街、社区3级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实现了就业服务的全覆盖。

  目前,该区还建立了农村就业信息服务网,使农民不出家门就能通过网络获得就业指导和服务,实现了农民从自发就业向政府指导就业的转变。

  该区通过订单、定向等方式,积极开展在岗农民工素质提升培训、失业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多种培训,设立了物业管理、服装制作等20多个专业。2004年以来,全区已有3.6万人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

  市场配置一体化

  在城阳区的中部,该区投资147万元,建立了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青岛北部人力资源市场;在东部,投资80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22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全国首家农民工人力资源市场。

  该区根据不同区域特点,以通用厂房分割租赁的形式,在每个街道建设农民 “小老板”创业基地,已建成的有海水养殖、稀有动物养殖、蔬菜林果种植、餐饮服务等10家创业孵化基地,并打造了 “山里人家”等农民创业品牌。

  就业帮扶显真情

  今年以来,该区把就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大龄就业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上来,从技能培训、就业援助、以创业带就业、提高创业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着手,制定具体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和本区生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凡与以上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限内,以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规定的用人单位缴费比例给予保险补贴,同时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岗位补贴。

  深入落实小额贷款贴息政策,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军队退役人员、随军家属等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均可根据政策申请不超过20万元的小额贷款贴息。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每人可获得不超过4000元的一次性扶持资金,创办企业可获得不超过6000元的创业补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要求全区每个街道都要成立非正规就业组织,将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人员纳入统一管理,由区、街道按5:5的比例给予每人每月100元的灵活就业补贴。

  今年以来,该区已实现城乡就业22305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609人,同比增长了20.84%。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今年以来 技能培训 工作目标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