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福建省浦城县:开展就业帮扶 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近年来,浦城县为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战略,把企业用工、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作为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之一。积极开展就业帮扶、挖掘就业潜力,是浦城县近年劳务开发的成功经验,特别是通过一户一就业、特殊群体就业帮扶、劳动预备制度培训、劳务对接等措施,有效解决山区县因求职者大龄、农村妇女因家庭拖累等原因不能在本地实现就业、二代农民工不愿就近就地就业、外来工引进难度大等问题。全县22.1万劳动力,2010年实现转移就业累计10.8万人,其中,本地转移就业4.42万人。主要经验有以下几方面:

    一、拓宽就业门路,帮助不能转移农民工走出就业难的困境。

    案例:杨滨,永兴镇人,近六十岁,世代务农,去年,他通过就业援助应聘到县工业园区闽城光学眼镜公司从事后勤工作,除食宿免费外,月薪也有一千多元。

    杨滨等这样既将超过劳动年龄又有劳动能力的求职者,往往被企业拒之门外(企业招工年龄大多锁定在40岁以内)。针对部份大龄农民工或因家庭拖累妇女无法转移就业难题,县劳动就业部门通过与企业主沟通,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就业。一是开展就业援助。每年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活动中,将大龄求职者列为重点援助对象,县、乡、村建立特殊就业群体台账,在培训上,鼓励大龄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素质;在就业上,引导企业放宽招工年龄,大龄员工能胜任的工种,尽量招用大龄求职者。2011年全县新开发5000个就业岗位中,就有1810个适合45岁以上求职者岗位,其中后勤、环卫等适合55岁左右的公益性岗位有145个。二是鼓励企业将车间延伸到乡村。一些妇女因子女读书、照顾老人等原因不能外出就业,通过鼓励、支持、帮助加工企业在工业园区建总厂,到乡镇建分厂,在村设车间或加工点等办法,延长企业加工链条,促进更多妇女转移就业。如闽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共有员工2000人,公司先后在河滨、水北等乡镇办起了七个分厂或车间,650名村嫂在家门口就业。三是动员乡镇龙头企业在原料基地村进行产品初加工。如九牧镇先后举办了4期405人的竹帘席加工技术培训班,帮助这些村与企业签订竹帘席的购销合同,把竹农向企业提供毛竹改为提供生产竹胶板的竹帘席,使当地竹农在自己的家里就实现了转移就业,每户竹农一年可增收1.5万元左右,农民拍手叫好。四是开发来料加工企业。如盘亭乡南山村村民毛孝勇10年前在浙江义乌红叶制伞有限公司务工,2010年春节返乡,发现很多妇女因家庭拖累等原因不能外出就业,便与红叶公司联系,将一部份生产订单移到家乡生产,每天生产雨伞2000多把,180余名村嫂在家里边做家务,边做工,增加收入,年收入近70万元。五是引导返乡创业扩大就业。近几年,邓双兴、汪坤源、毛建红等50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先后返乡创业,官路乡外出经商的付礼明返乡创办厦门佳乐体育器材公司浦城分公司,120余名村姑村嫂在公司加工足球,帮助他们在本乡实现就业。

    二、增强企业活力,推动年轻农民工在就地就近就业。

    案例:闽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现有员工2000多人,60%都是青年员工,25%中年员工,大多数属80后员工,公司董事长邓双兴,90年代外出务工并返乡成功创业的青年领军人物,针对青年员工多的特点,把关注新代农民工作为工作重点,2010年员工稳定率达90%。

    一般而言,年轻的农民工就业地大多喜欢选到沿海大中城市。然而,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山区企业要留住年轻员工,必须着力从企业内部突破。一是开展劳动竞赛。针对年轻员工好胜心理,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培养员工“上岗靠竞争、就业凭技能”意识,2010年县劳动保障局、总工会、团县委联合举办的“闽城杯”眼镜定配工职业技能竞赛12名获胜者全部被农民工囊括,此活动推动企业劳动竞赛热潮,先后有238名员工获得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5名取得高级工等级证的员工中有18名是年轻人。近年来,公司共开展12期953位新员工阳光工程培训,先后聘请深圳中旭教育集团到公司举办2期1743人次为期半年的大规模的“卓越团队训练营”、“中旭西点共建4A执行文化项目”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鼓励年轻人积极参加技术革新,设立创新奖,对公司技改有创新的、促成效的,给予一、二、三等的物质奖励。二是重视企业文化教育。在职业培训和企业管理上,将企业文化作为重点内容,让年轻员工在良好的氛围中注重个人修养。福建仁宏医药化工有限公司90%的员工都属中、青年,公司在新员工培训教育中,把企业文化作为培训主要内容,公司以“仁德创富,成已惠人”为核心理念,培养“钉子精神和团队精神”,将“以人为本、诚信为本、科技为本”作为根本,让员工明白“善待企业家就是善待财富,善待企业就是善待自己,善待员工就是善待企业,善待社会就是善待未来。”通过企业文化文化教育,企业员工(特别是二代农民工)很快融入企业管理,改变原有农村生活的不良习惯,员工素质大幅提高。三是改善企业环境。二代农民工与上辈相比,更需理解、关心,体面劳动要求迫切,融入城市有尊严的生活需求欲望高,基本权益要得到有效维护。因而,一些企业在改善用工、生活环境上下大功夫。如京龙光学有限公司按照“环境保护好、劳动保障好、安全生产好、治安秩序好、诚信经营好”的要求创建五好平安企业,2006年被省人社厅等部门评为“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公司绿树林阴,厂房错落有致,别墅式的管理房,舒适的员工宿舍,车间生产有制冷空调和制热空调,生产、生活环境深为年轻员工青睐。闽城公司还成立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委员会,建立图书室、乒乓球馆、篮球场、卡拉OK、网吧等,定期举办文娱晚会,每月举办生日聚会,利用厂庆、中秋节等节日举办文体活动,奖励优秀员工等,不断为青年员工提供喜闻乐见的精神生活。四是开展劳动预备培训。引导企业重视劳动后备人才培养,如浦城正大生化有限公司、浦城合顺轻纺发展有限公司、闽城光学有限公司与县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开设3个专业班共162人,学员培训合格后安排到公司就业。绿康生化公司建立博士后工作站,2006年至今出资(每生1.2万元)与华中农业大学定向委培40名大学生,为企业培养产业骨干和高技能人才。五是提高员工待遇。全县330家企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一些生产经营正常,有一定经济效益的企业,还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如永芳香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条款中,明确职工以每月加5元递增。2010年初刚到绿康生化有限公司就业的周游感慨地说道:公司在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条款中,明确职工的工资以上年度工资15%增长,而公司2011年却以20%增长,太让我高兴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外出务工 义务教育阶段 群体 工作重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