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太湖县有农村劳动力29万人。2010年,实现转移就业15.52万人,其中就地就近转移就业2.73万人。为促进转移就业,特别是就地就近就业,我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强化责任 保障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一是依法促进就业。落实《就业促进法》等政策法规,使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成为依法治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强化政府责任。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责任,把就近转移就业作为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三是完善支持措施。2010年,县政府下发做好促进就近转移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等文件7份。县委、县政府春节后召开的第一个会议是促进转移就业的会议,会上与乡镇签订年度转移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凡是转移就业工作方面的会议,县主要领导均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四是考核落实责任。对没有完成转移就业年度目标任务的单位进行否决、对不能促进就近转移就业的招商项目进行否决。
二、加快发展 扩大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建立发展经济与促进转移就业互动机制,将招商引资任务与转移就业任务同步分解下达,对就近转移就业工作实行季调度。发挥县城区建设、经济开发区建设和景区建设在促进转移就业中的支撑作用,去年共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带动近3000名农民工就近就业。人社部门去年组织7场针对农民工的专场招聘会,并帮助开发区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能力,有效解决企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紧紧抓住我县重点工程建设投资2.15亿元的契机,组织农民工参加建设。
三、落实政策 支持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一是落实小城镇试点建设优惠政策,开发就业岗位,安置农民工就近就业3000多人。二是落实就业援助制度,兑现“零转移就业农户”中特殊困难人员的各项补贴。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乡镇以党委政府决定的形式,明确各办公室分别对口帮扶一户转移就业困难家庭,制定转移就业帮扶计划,在最短时间解决问题。四是运用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工自主创业101人,扶持1800人自谋职业,扶持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163人,稳定农民工自主创办实体671个。
四、提升能力 服务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全县15个乡镇就业工作平台“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制度、场地、办公手段”七到位。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项目、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目标责任。174 名村级协理员对农民工及其家属开展面对面的服务,送政策、送培训、送岗位上门。全县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人员近300人,其中乡镇就业保障干事全部持证上岗,村协理员全部通过县组织的培训。县对乡镇就业工作实行按季考核、以奖代补。认真组织实施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县本级和4个乡镇服务中心建设建设顺利进行,目前已进入设施安装调试阶段。人社部门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服务农民工。
五、提高技能 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坚持统筹城乡职业培训,激发培训促进转移就业的活力。乡镇事务所对劳动力的培训就业愿望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县建立数据库,动态管理;县对乡镇和定点培训机构分别下达培训计划,事务所和培训机构开展生源对接和培训合作;建立以技工学校为主的培训体系,农民工年培训能力超过6000人次;建立培训机构认定、考核、退出机制,坚持定点培训各项制度,对定点培训机构实行四统一:统一挂牌、统一建立“技能就业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统一建立6项培训管理制度、统一建立11种统计报表和管理台帐;严把技能鉴定关,培训后的学员鉴定合格发给职业资格证书;严把就业安置关,实行签约管理,即培训机构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培训机构与学员签订培训就业合同,学员就业与用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努力为农民工、用人单位提供“点菜式”培训服务。去年培训农民工3089人,培训合格率98%,就业率80%以上。当年转移就业收入达到17亿元,对农村人均收入贡献率达68%。我县以培训促进转移就业的作法,人民网、组织工作网等国家级网站均予刊载。
六、鼓励创业 带动就地就近就业
努力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采取放宽注册和登记前置条件、落实税费租金优惠等政策,鼓励进入园区创业,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实体的正常经营,保护创业者。目前我县投资规模最大、年上缴税金最多、用工最多的企业均是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继续加强创业园(街)建设和规范管理。全县8个农民工创业园,占地面积161.68亩,标准化厂房31260 ㎡,入园创业实体103个,带动就业2091人,2010年成功孵化6个创业实体。坚持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有机结合,培训为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小额贷款为创业提供经济支撑。去年举办创业培训班10期,培训合格300人,“创业专家志愿团”积极指导贷款对象创办企业,有271名结业学员成功创业,带动 2580人就业。当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40万元,支持创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8-17/125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