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农民工陆续返乡,很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迎来一年一度的“招工难”高峰。而今年对这些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许多农民工在节后选择了留在家乡就业创业。
如何理性看待和认识春节后的招工难现象?记者就此走访了部分专家学者和业内有关人士。
观点一:
招工难已从技工扩展到了普工,回流家乡的劳动力对四川是机遇
2月10日,行走在成都街头,无论是已开张还是未开门的商铺餐馆,有不少都在橱窗上贴着招工告示。
“前些年这个时候,我们还经常帮省外企业招工,现在满足省内需求都忙不过来。”省内不少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都有同感。
“节后缺工是多年来的正常现象,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原因,招工难在一些行业已是常态,而且已从技工扩展到了普工。”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主任黄洁说。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够看到眼前部分行业招工难,就认为就业无忧。”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正模说,我省新成长劳动力仍呈增加趋势,劳动经济学上的“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就业形势基本面依然供大于求。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和2009年,全省城乡劳动力资源均同比上年增加54万人。
“‘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也必然对我省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我省就业局势将更加严峻复杂。”省人社厅的分析报告进一步指出,结构性失业问题在一个时期内可能会不断加剧。
2010年4季度的全省劳动力市场供求报告显示,各技术等级均处于求大于供的状况,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高级技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2.1、2和1.9。这说明就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劳动者技能结构不匹配,部分企业招工难、部分求职者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当前我们要利用好农民工回流的契机,实现四川农民工技能和就业层次的‘上档升级’。”省农劳办副主任马绍兴认为,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增量有限,回流家乡的存量资源,对四川是机遇。我们应珍惜和用好农村劳动力资源,改变传统培训方式,在城市加大校企联合培训力度,在农村启动现代农业技能培训,满足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观点二:
招工难是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阵痛”,促企业主动改善用工环境
“要理性看待招工难,我认为这是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一种阵痛,不必大惊小怪。”成都市新都区鸿泰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泽云认为,当前原材料成本在上涨,劳动力价格也在上涨,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待遇吸引劳动力,一些弱小的企业终将被淘汰。
“市场是最有力最灵敏的指挥棒,会不断地引导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作出调整。”省就业局就业处负责人认为,劳动力供求的相对平衡最终要依靠市场,这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新形势下积极信号已经显现,一些企业主动改善用工环境,以提高吸引力和凝聚力。如成都仁恒物业在招工时,不仅待遇比同行业高,还特别注明:除工资外,还有津贴、社保、节日金、生日礼、年休、年终奖等。
还有一些企业,通过提高劳动效率积极应对招工难。成都友谊鞋业人事部经理邓成华说,公司探索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劳动效率以应对缺工。
针对如何更好发挥市场作用,1月底,省人社厅连续发出两份通知,一份是节后开展“春风行动”的安排,另一份是《关于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就业结构性短缺问题的通知》。后者要求各级人社部门要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为劳动者和企业建立快捷有效的信息对接平台;主动面向企业开展用工指导,强化对企业的招聘服务,引导企业合理确定薪酬待遇,缓解春节后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问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2-11/12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