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谋求破解就业难题 发达国家各有招数


 

资料图片:2010年5月 21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求职者排队等候与招聘单位面谈。美国劳工部5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意外增加了2.5万人,总人数升至47.1万人,而市场原本预计该数据会有小幅下降。

新华网北京7月14日电 就业关乎民生,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世界各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通过各类经济和行政手段创造就业。这其中,一些发达国家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美国努力推动经济增长促就业

美国自2007年12月进入本轮经济衰退以来,已有约800万人失去工作。这也是自二战以来美国历次经济衰退中失业人数最多的一次。虽然美国经济已经逐渐复苏,最新数字也显示美国6月份失业率为9.5%,跌落至两位数以下,但仍在较高水平徘徊,显示出美国就业市场压力依然很大。

增加就业岗位,根本是要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刺激企业扩张,增加招工数量。为此,美国政府已经较长时期维持刺激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上,美联储自2007年9月开始降息,将利率由5.25%降至 2008年底的零至0.25%,至今维持低利率已长达一年半时间。

在财政政策上,美国政府希望在家庭和私营部门疲软之际,扩大财政支出为经济提供动力。因此,2009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到1.41万亿美元;2010 财年预计进一步升至1.56万亿美元。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扩大了公共部门临时雇用人员规模。此外,政府还上马大型公共基础建设项目,增加就业岗位。 目前,美国正大力推行出口战略。政府认为通过鼓励出口,将促使出口相关产业回暖,从而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此外,政府还通过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帮助各类创新型企业增加雇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曾指出,美国在清洁技术领域创造就业的潜力巨大。他还强调私营部门应在创造就业中发挥核心作用。

除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外,美国政府还在完善失业救济、加强上岗前培训、鼓励创业以及改革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以降低失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德国老工业区调整经济结构促就业

德国鲁尔区在老工业基地改造方面获得了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在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得益于政府扶持,鲁尔区面对冲击采取积极措施调整结构,从而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让昔日的老工业区重新获得生机。

德国鲁尔区原以产煤和炼钢著名,但上世纪60年代后在价格低廉的国际石油和钢铁产品冲击下,鲁尔区的采煤业和炼钢业被迫进行结构调整,促使大量煤钢工人转向第三产业,从而有效解决了失业难题。

鲁尔区调整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加强职业再培训。在政府资金扶持下,鲁尔区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职业培训学院。通过培训矿工,使他们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从而能够转行。卫生健康行业如今发展成为鲁尔区吸纳就业人口大户。 此外,鲁尔区所在的北威州政府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通过了鲁尔区相关发展纲要,重点建立休闲和运动场所。数十年过去了,许多新的经济中心和教育中心从中诞生。

德国同时鼓励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对创办中小型企业采取扶持政策。另外,吸引大型企业到鲁尔区安家落户,也是解决职工就业的有效手段,如1962年欧宝汽车公司在鲁尔区波鸿市设立分厂,现有职工4800人。

除了政府投资之外,鲁尔区还积极利用欧盟地区发展援助基金。根据欧盟从 2007年至2013年地区发展援助计划,北威州得到欧盟13亿欧元资金,加上北威州政府和私人投资,总计25亿欧元。新的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使新建企业和中型企业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增加就业岗位。

鲁尔区还特别重视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影视、书刊和艺术设计等“创意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鲁尔区经济结构成功转型,传统的煤炭和钢铁行业被高新技术与创业中心、文化与旅游产业取代,医药、物流和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为创造就业提供动力。

英国政府重视教育培训促就业

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各国经济结构也在发生转变。为此,加强就业培训以便使劳动者适应转变是就业政策的重中之重。 五六十年前,制造业是各主要西方国家的主体产业,从英国来说,制造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在二战后约为70%,而到2009年底,在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例超过80%,与之相对的是,制造业就业人口比例大幅下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核心 休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